膀胱結石多半與排尿不順有關,且通常不是單一事件。曾浩翔醫師表示,最近門診連續遇到幾位男性患者,長期有解尿慢、尿液斷斷續續或有餘尿感等症狀,經初步評估發現有顯微血尿,餘尿多且超音波檢查顯示膀胱內有結石,還合併攝護腺肥大造成阻塞。

「膀胱鏡檢查可以明顯看到這些患者的膀胱出現小梁化,代表膀胱長期在高壓下工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總院/北港分院泌尿科醫師曾浩翔指出,對於這類患者,治療不僅要處理結石問題,最好連攝護腺的阻塞一併處理,多數患者術後尿速與症狀都能明顯改善。
成人膀胱結石的常見原因包括膀胱出口阻塞(最常見,常見於攝護腺肥大)、神經性膀胱、慢性細菌感染、體內異物(如長期留置導尿管)、膀胱憩室,或曾做過膀胱或尿路改道手術。曾醫師解釋:「簡單來說,尿液如果長期排不乾淨、在膀胱裡停留太久,礦物質就容易沉積,慢慢形成結石。」
膀胱結石的症狀包括頻尿、解到尾端下腹悶痛或刺痛、最後幾滴出現血尿等。曾浩翔表示,有些患者會一直反覆泌尿道感染,而有些則幾乎沒有明顯感覺。「很多膀胱結石患者因為長期解尿不順,某種程度上已經『習慣了』解尿困難,反而主觀上覺得排尿狀況還可以、算正常。但實際檢查可發現尿流速非常慢。」

在治療方面,曾浩翔強調,如果結石是「阻塞」造成的結果,只把石頭處理掉,尿速通常不會加快,解尿的問題仍然存在。治療方向應該同時處理「原因」和「結果」:一方面把結石清除,另一方面處理造成阻塞的攝護腺問題,才能降低復發機率、保護膀胱功能。
曾浩翔建議,若有解尿慢、需要用力、常常分段尿或滴滴答答、夜尿變多、容易急尿、反覆泌尿道感染、解到最後幾滴是血尿,或曾留置導尿管、吃藥效果不理想等情況,都應到門診檢查。評估方式包含尿液檢查、超音波,必要時加做X光、電腦斷層與膀胱鏡,再依影像與症狀討論用藥或手術的選擇。

曾浩翔也分享了膀胱結石的多樣性:大小從沙粒到彈珠、乒乓球都有可能;外型有的表面光滑,有的角角硬硬,甚至像長了小刺,凹凸不平在膀胱裡晃動容易磨到黏膜,引起疼痛和血尿;顏色則有黃褐、茶色、灰白,甚至接近黑色。不同成分的結石,顏色和外型各不相同。
「膀胱結石多半是長期排尿不順的『結果』。及早檢查、對症處理,必要時同一次手術處理結石與阻塞,更能有效改善症狀、降低復發,也保護膀胱的工作能力。」曾浩翔總結道,若有相關困擾,建議安排泌尿科評估,與醫師一起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