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一名35歲女子在生產後的每次生理期來臨前,經常腰痠背痛,尤其下背痛嚴重,更是深受其擾,雖長期接受復健治療,但症狀只有部分緩解,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才發現,這名女子有薦髂關節不穩定的問題,便進行徒手復位治療,後續採以超音波導引再生注射於單側薦髂關節,讓困擾已久的下背疼痛與不穩定感終於順利獲得緩解。
下背痛症狀多 單季高達62.5%女性下背痛求診。(示意圖/photoAC)
下背痛症狀多 單季高達62.5%女性下背痛求診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董宥汝說明,其實不只月經來臨前女性病人會抱怨有下背痛的症狀,門診中也不乏「醫師,我自從生產後,做一點家事就很容易背痛,而且症狀時好時壞,有沒有什麼辦法呀?」這樣的主訴。
下背痛在復健科門診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尤其是女性好發下背痛的機率較男性高。根據2007至2011年健保資料庫統計,下背痛的年盛行率約15至45%,約70至85%成民眾一生至少有一次下背痛經驗。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統計2017年單季(3至6月)因下背痛前來求診的病人中,有高達62.5%為女性。女性因有婦科、生產、賀爾蒙影響,下背痛所造成的問題會比一般還要複雜、影響更久遠。
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診斷可能為椎間盤突出、骨刺、腰椎滑脫等,但事實上薦髂關節不穩定及功能不佳所造成的下背痛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女性下背痛更需特別注意這個原因。
棘手下背痛 薦髂關節「失守」恐衍生多種病灶
董宥汝醫師指出,薦椎兩側與髂骨相臨處即為薦髂關節,可以配合身體彎曲、伸展、旋轉做一些小幅度的關節活動,穩定身體,同時也具有承上起下的功能,將身體上部的重量均勻分散至雙下肢。
董宥汝醫師手繪示意圖:紅色處為薦髂關節。
若是長期姿勢不良、慢性下背受傷、腹部核心與臀部肌肉力量不足等,都可能導致薦髂關節附近的韌帶、肌肉、筋膜受損,進而造成薦髂關節不穩定。而常見症狀包含久坐腰酸、變換身體姿勢時會疼痛、疼痛的範圍從臀部延伸至大腿後側等,症狀可大可小,可能時好時壞,也可能嚴重影響生活。
薦髂關節檢查需抽絲剝繭鑑別診斷,以利斬草除根!
董宥汝醫師說明,就醫時,醫師會透過理學檢查初步鑑別診斷可能疾病,再利用X光片、骨骼肌肉超音波、神經肌電圖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更進一步檢查。女性的下背痛問題更需要荷爾蒙抽血檢查,再加上若為懷孕過的女性,核心腹肌與孕期間腹直肌解離等等的問題,都需要綜合評估。薦髂關節不穩定並不容易診斷,須透過臨床判斷、徒手復位,甚至是診斷性注射來確認是否為薦髂關節的問題。診斷確定之後,再安排病人接受熱敷、電療及正確強化背部與臀部肌肉力量的訓練來改善。
電、熱療、徒手治療成效不佳,超音波導引再生注射治療助益
董宥汝醫師強調,薦髂關節及其附近的構造相當複雜且構造比較深,倘若電、熱療或徒手治療的成效不佳,超音波導引再生注射治療可以協助解決薦髂關節不穩定的問題,醫師會利用超音波辨認出薦髂關節及周圍的韌帶,並於超音波即時影像下,將針與其內的增生藥劑精確得注入關節與韌帶內,達成修復的效果,並增加薦髂關節的穩定度。
身體中心若失衡 恐後患無窮!輕忽不得!
最後,董宥汝醫師表示,薦髂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不大,但處於身體的中心,一旦薦髂關節不穩定,容易往下影響到下肢、往上影響到腰椎,導致身體代償與失衡。因此正確的診斷與有效精準的治療,是相當重要的!
復健部主治醫師董宥汝門診示意圖。
- 圖、資料來源:台南奇美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