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兆青/綜合報導
棒球比賽拖太長讓精采度打折扣,影響球迷收看意願甚至轉台,讓大聯盟近年來引進投打時間限制、限制守備布陣、加大壘包尺寸等措施,希望加快比賽節奏,大聯盟競賽委員會今天將投票討論,明年球季可能正式更改規則。
大聯盟今投票決定投打時間限制,明年球季可能正式更改新規則。(圖/美聯社)
大聯盟為加快比賽時間,預計2023年開始有3項重大規則修改,第1項是投球計時器,限制投手準備時間與牽制次數。第2項是限制守備布陣,第3項是增大壘包,從15平方吋增加到18平方吋(邊長45.7公分),本壘板維持不變,主要是為了減少跑者滑壘時與守備球員的衝撞風險。
明年將實施的第1項改革影響最大,打者輪替限制在30秒,壘上無跑者時,投手15秒就定位,有跑者時延長為20秒,打者每看一球後8秒內須回到打擊區,違規的一方將被罰1顆好球。每個打席打者只允許叫1次暫停退出打擊區。打者上壘或出局後下一棒須在30秒內上場,上場前播的應援曲限時10秒,教練叫暫停上投手丘從離開休息室計算也以30秒為限。半局攻守交換時間2分15秒。
去年小聯盟低階1A測試投球計時器,比賽時間減少了約20分鐘,低階1A是規定壘上無人在15秒投球、壘上有人是17秒。大聯盟去年比賽時間達到頂峰,9局比賽平均時間是3小時10分,比10年前長了20分鐘。
第2項禁止內野守備布陣,一壘手、二壘手須站在二壘右側,三壘手和游擊手站在左側,同時他們須腳踏內野紅土,不可後退到外野。22年前打者有3成機會把球打進場內,今年只剩2成9,且球隊用大數據落點分析移防,又讓今年聯盟平均打擊率降到.243,新規定仍允許外野手趨前守備,大聯盟提到野手得靠自己的反應力去接球,而不是以布陣節省精力。
第3項放大壘包表面上對跑者有利,實際上也保護野手,例如一壘手常冒著後腳跟被打者踩到的風險接球,更大的壘包可減少意外傷害。另外,大聯盟也可能在2024年引進電子好球帶系統,減少好壞球爭議,傳統以人為判定的棒球將進入全新時代。
而中職今年已率先在本壘後方設「投球計時器」,規定投手在壘上無人時須在20秒內出手,去年因比賽時間過長,中職今年從例行賽開始在本壘後方加裝計時器,且打者要在10秒內進打擊區,主要是裝在球團主場,包括洲際、新莊、桃園、台南及天母5個場地,若新竹在下半季納入味全龍主場,也會裝設本壘後方計時器。
日本職棒從2009年就實施「15秒規則」,跟中職現行20秒規則計算方式相同,都是無人上壘、投手持有球開始計算,不過12年來只有4位投手曾被判罰壞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