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登山團遭虎頭蜂螫釀死!醫示警應避免做2件事 「5步驟」速就醫

分享:
0:00
volume_up

屏東一行20人的登山團昨(22日)橫跨屏東、台東的浸水營古道健行,不過就在途中,一行人遭虎頭蜂攻擊,其中一名41歲洪姓領隊為了保護團員,自己卻慘遭圍攻,送醫搶救宣告不治,對此,就有醫師表示,被虎頭蜂叮咬,其毒性會造成過敏性反應,若未及時處理,恐會引起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屏東一行20人的登山團昨(22日)橫跨屏東、台東的浸水營古道健行,不過就在途中,一行人遭虎頭蜂攻擊,其中一名41歲洪姓領隊送醫搶救宣告不治,(圖/資料庫)

據悉,該起意外發生在22日,屏東一行20人的登山團,裡面共16名學生,其餘為大人,團員一行人橫跨屏東、台東的浸水營古道健行,不過在途中卻遭虎頭蜂攻擊,其中一名41歲領隊為了保護團員們,遭到虎頭蜂圍攻,身上多了30幾個傷口,警消人員到場後隨即將其送醫,在送醫過程中一度昏迷,緊急打了3支強心針,經過急救後仍宣告不治。

屏東一行20人的登山團昨(22日)橫跨屏東、台東的浸水營古道健行,不過就在途中,一行人遭虎頭蜂攻擊,其中一名41歲洪姓領隊送醫搶救宣告不治,(圖/資料庫)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虎頭蜂毒性較強,因此虎頭蜂螫事件通常較為嚴重,而在台灣常見虎頭蜂中,又以多在山區活動的「黑腹胡蜂(黑腹虎頭蜂)」毒性最強。

此外,長庚醫院臨床毒物學科林杰樑醫師也在《綠十字健康網》指出,虎頭蜂的毒性可以區分兩種,第一種是虎頭蜂毒液直接毒性,據估計必須要受虎頭蜂到二十次的叮咬的毒液,才會使一個人有生命危險。

另外一種則是因虎頭蜂蛋白質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造成血壓下降休克,這就會有生命危險,一般而言過敏體質的人比較容易會有過敏而休克,所以在國外某些醫師甚至建議,過敏體質的人應該上山前,先隨身攜帶腎上腺皮質素和抗過敏抗消炎的類固醇及抗組織胺類藥物,一旦被叮可以馬上注射以救命。

在台灣常見虎頭蜂中,以多在山區活動的「黑腹胡蜂(黑腹虎頭蜂)」毒性最強。(示意圖/photoAC)

台東縣府也表示,台東縣目前虎頭蜂分布狀況,平地皆為黃腰虎頭蜂居多,山區部分為中華大虎頭蜂、黑腹虎頭蜂、雙金環虎頭蜂、擬大虎頭蜂,黃腳虎頭蜂。

以毒性來說,有3種虎頭蜂必須更加注意,為中華大虎頭蜂、雙金環虎頭蜂、黑腹虎頭蜂,在登山或健行時,除了要穿戴表面光滑及淺色衣帽,避免深色、毛織品或表面粗糙的衣帽,褲子能夠紮到靴子裡最好,也應避免噴香水,因香水、化妝品或特殊氣味亦是招蜂類靠近的原因之一

台東縣政府也提醒民眾,現正值季節變化,虎頭蜂類易發展出龐大巢群,蜂隻敏感受外界刺激後易發生蜂螫事件,民眾發現蜂巢應即遠離,避免被蜂螫傷,若遭攻擊,應緩步速離,切忌拍蜂。

現正值季節變化,虎頭蜂類易發展出龐大巢群,蜂隻敏感受外界刺激後易發生蜂螫事件,民眾發現蜂巢應即遠離,避免被蜂螫傷。(示意圖/photoAC)

另外,北醫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先前也曾在臉書發文表示,如果被蜜蜂螫到,有以下幾項須注意的,若有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就應盡快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1. 盡速離開:蜜蜂是群居活動,多數遭攻擊者是因為侵犯到蜂巢領域,被螫後盡速離開現場,能降低被大量攻擊的機率。
  2. 移除螫針:如果是一般蜜蜂螫,容易殘留螫針,而螫針上有毒囊,會持續釋放毒液,造成更嚴重的發炎反應,因此建議用信用卡、身分證等卡片或是鑷子將螫針挑掉。
  3. 清水清潔後冰敷:用清水清洗後冰敷,能減緩疼痛及腫脹。
  4. 服用抗組織胺和止痛藥:大部分蜂螫的症狀屬輕微,灼熱感、癢感、起紅疹以及輕微腫脹,可先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止痛藥物/藥膏減輕症狀,如果症狀沒改善,可就醫尋求協助。口服抗組織胺藥局即可買到,因此也建議戶外活動前可先備好,必要時依藥師指示使用。
  5. 盡速就醫:如出現全身性紅疹、暈眩、噁心、嘔吐、心悸、喘/呼吸困難、喪失意識等,應盡速就醫。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