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灣課徵20%暫時性關稅於台灣時間已生效,美國總統川普更於6日宣布將對半導體產品開徵100%關稅,震撼全球半導體產業。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分析,台積電雖然可能獲得關稅豁免,但這項政策可能引發「內部互打」與「產業空心化」的結構性危機。

翁履中發文分析指出,台積電目前獲得關稅豁免,表面上看來是利多消息。以現實數據來說,由AMD總裁蘇姿丰公開說法,台積電在台灣的製造成本比美國廠便宜5%至20%,即使加上運輸費用與時程延遲,仍具有價格競爭力。
然而,翁履中指出,川普政府的真正目標並非允許外國生產的晶片無關稅進入美國,而是要求「晶片產製地在美國」。他警告,如果這只是過渡時期,未來川普或其繼任者可能進一步要求「僅限美國製造的晶片才能免稅或獲政府採購」,屆時台積電在台灣生產的晶片可能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這項政策也將直接影響台灣廠商的高附加價值客戶來源。翁履中表示,包括蘋果、NVIDIA、AMD等美商大戶可能被迫轉向美國本地生產,導致台灣現有廠區面臨高階產能利用率下滑、研發資源外流,以及人才流失等多重挑戰。
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在過渡期間,台積電也將面臨自家海外產品與本地生產產品價格競爭的困境。翁履中在臉書中強調:「護國神山不是不能保護台灣,而是沒有保證會永遠留在台灣。」他提醒,如果美國市場受限、資源外流,加上美國要求企業優先雇用美國員工,台灣整體產業可能面臨虛化危機。
翁履中最後呼籲,台灣必須警惕,即使台積電獲得台灣生產晶片的出口豁免,這也可能是川普設下的短期誘餌,目的是拉高「在美投資」門檻與依賴。他認為,未來產業競爭的關鍵不在於誰在美國設廠,而是誰能在全球建立多元市場,以及在技術與設計端掌握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