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美國關稅重擊台積電 2奈米洩密風暴雪上加霜

分享: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8月6日宣布對進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豁免在美製造企業,旨在抬高自台灣出貨成本,推動美國晶片自給自足。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面臨巨大壓力,其在美投資被川普先誇大為3000億美元,後改口為2000億美元,均超出官方1650億美元。同時,台積電爆發2奈米製程技術洩密事件,機密資料疑流向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TEL),引發國安危機。關稅與洩密雙重打擊,動搖台積電「護國神山」地位,威脅台灣半導體及其他出口產業。

美國100%關稅重擊台積電,抬高台灣出貨成本,2奈米洩密事件雪上加霜,動搖其「護國神山」地位。(資料照)
美國100%關稅重擊台積電,抬高台灣出貨成本,2奈米洩密事件雪上加霜,動搖其「護國神山」地位。(資料照)

川普8月6日上午於CNBC《Squawk Box》宣稱台積電在美投資3000億美元,下午與蘋果執行長庫克在白宮宣布蘋果投資6000億美元、輝達5000億美元、美光2000億美元,台積電投資改口為2000億美元,涵蓋六座先進製程廠、兩座封裝廠及一座研發中心,預計30% 2奈米產能落地美國。他強調,對進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僅豁免在美設廠企業,細節將於一週內公布,旨在確保美國掌握一半以上先進製程產能,主導AI時代技術標準。

台積電官方澄清,美國投資總額為1650億美元(650億美元既有投資加2025年3月宣布的1000億美元),以公司公告為準。因在美設廠,台積電有望豁免100%關稅,帶動8月7日台股上漲556點至24003點,台積電股價大漲45元至1180元,創歷史新高;ADR上漲8.33美元(3.6%),收239.7美元。然而,100%關稅將推高自台灣出貨成本,壓縮獲利。美國半導體協會(SIA)報告顯示,美國晶圓廠建廠與經營成本較亞洲高30~50%,100%關稅迫使台積電加速在美擴廠,亞利桑那州廠差別定價5~20%,已部分吸收成本。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20%暫時性關稅已衝擊新北市產業約4100億元銷售額,半導體業首當其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質疑投資額從1650億增至2000億或3000億的差額「是誰承諾的」,批評政府黑箱作業。經濟部長郭智輝稱川普誇大說法為「假訊息」,但隨後改口,顯示政府應對的混亂。

川普關稅政策不僅限於半導體,可能擴及其他產業。他對印度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總稅率50%),因其進口俄羅斯石油;瑞士也派員赴美談判,凸顯全球貿易緊張。台灣的消費電子(智能手機、平板、筆電、電視等)、機械製造等依賴美國市場的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難以像台積電般轉移產能,恐面臨更大衝擊。財政部資料顯示,跨境網購課稅門檻從3000元降至2000元,影響約400萬件進口貨品,顯示關稅政策趨嚴。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8月6日宣布對進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豁免在美製造企業,旨在抬高自台灣出貨成本,推動美國晶片自給自足。(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8月6日宣布對進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豁免在美製造企業,旨在抬高自台灣出貨成本,推動美國晶片自給自足。(圖/美聯社)

台灣電價上漲加劇成本壓力。台積電在台用電成本高於他國,政府補貼減少推高製造成本。2022年台積電預測物聯網出貨量成長超20%,但高關稅與成本上升可能削弱動能。若關稅擴及個人或家庭使用的電子產品,中小企業恐面臨訂單流失與市場萎縮,影響電子、物聯網等領域的成長前景。

台積電2奈米製程是全球最先進技術,耗資數百億美元,預計2025年底量產。8月爆發洩密事件,資安部門發現異常存取,揭發9名員工涉案,3名工程師因違反《國家安全法》被羈押。涉案者利用遠端辦公漏洞,拍攝上千張機密資料,洩漏給東京威力科創一名曾任台積電設備工程師。檢調於7月25日至28日搜索東京威力科創竹科辦公室,在竹科星巴克逮捕嫌疑人。

涉案者包括兩名吳姓工程師及陳姓前工程師,暴露資安漏洞。台積電解雇涉案員工,啟動法律程序,升級監控與限制遠端存取。洩密重創聲譽,動搖供應鏈信任,東京威力科創股價一度重挫逾4%。在關稅壓力下,洩密加劇美方對技術安全性的疑慮,可能促使要求更多技術轉移,壓縮台積電自主性。

2奈米技術受《國家安全法》保護,洩密可處3至10年有期徒刑,罰金最高5000萬元新台幣;若涉間諜罪,刑期可達12年,罰金1億元。3名工程師已被羈押,顯示案件嚴重性。技術疑流向東京威力科創,與日本半導體國家隊Rapidus關係密切。Rapidus由Toyota、Sony等投資,獲日本政府數千億日元補貼,目標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其董事長東哲郎曾任東京威力科創社長。Rapidus 7月18日宣布試產2奈米晶片,引發外界懷疑台積電機密外流。

我國國安會介入調查,將事件提升至國安層級。技術外洩可能削弱台灣半導體競爭力,影響美中科技戰角色。若洩密範圍擴大,可能引發信任危機,衝擊台灣經濟。

關稅與洩密危機反映全球半導體競爭白熱化。美國、中國大陸、日本、歐盟加速布局先進製程。Rapidus計畫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洩密事件引發對其競爭手段的質疑。大陸雖未涉案,但其半導體產業快速成長,未來風險不容忽視。台積電作為蘋果、輝達核心供應商,是竊密首要目標,關稅與洩密加劇其挑戰。

川普先誇大台積電在美投資至3000億美元,後改口2000億美元,均超官方1650億美元,顯示施壓策略。(圖/報系資料照)
川普先誇大台積電在美投資至3000億美元,後改口2000億美元,均超官方1650億美元,顯示施壓策略。(圖/報系資料照)

其他半導體廠商也受關稅影響。聯電與英特爾合作在亞利桑那州開發12奈米製程,預計2027年量產,表態密切關注關稅細節。環球晶憑藉全球布局,計畫從稅率較低地區出貨,降低成本衝擊。

台積電以嚴格資安聞名,廠內禁帶手機並用X光檢查,但遠端辦公暴露漏洞。公司升級內網監控、限制存取權限,加強員工培訓,與檢調追查洩密範圍。面對關稅壓力,台積電可能加速在美投資,但高成本與技術轉移風險考驗其53%毛利率目標。初略估計,美國需新增3座晶圓廠滿足一半先進製程產能,台積電恐需進一步擴廠。

政府與產業應制定全新策略,整合力量,透過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確保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不被邊緣化。積極尋求新產業定位與成長點,推動技術升級,統一戰線降低關稅壁壘,減輕成本壓力,避免過度依賴半導體出口,緩解關稅對經濟的衝擊。

美國100%關稅重擊台積電,抬高台灣出貨成本,2奈米洩密事件雪上加霜,動搖其「護國神山」地位。川普先誇大台積電在美投資至3000億美元,後改口2000億美元,均超官方1650億美元,顯示施壓策略。關稅威脅可能擴及消費電子等產業,衝擊台灣出口競爭力。技術外洩與地緣政治壓力交織,政府需正視成本上升與產能轉移挑戰,透過創新與國際合作,重新定義產業定位。台積電的抉擇,關乎台灣在全球科技格局的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