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醫界示警A型鏈球菌感染個案明顯增加,長庚醫院近期收治一名8歲男童,感染後不到兩天就出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

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醫師邱政洵表示,過去兩周臨床觀察到許多A型鏈球菌感染個案,「一個門診就可以看到2~3名猩紅熱的病人!」上周更出現一名侵襲性感染的重症個案,顯示社區內確實有A型鏈球菌流行。
這名8歲重症男童,一開始僅出現發燒、肌肉痛等症狀,但病情急轉直下,不到兩天就全身出疹、血壓下降,出現毒性休克症候群。醫療團隊緊急將他送進加護病房,經確診為A型鏈球菌感染後,立即給予抗生素輸液、升壓劑、免疫球蛋白等治療,目前雖然病情已趨於穩定,但仍在住院觀察中。
邱政洵醫師解釋,A型鏈球菌主要透過飛沫與密切接觸傳播,好發於國小至高中階段學童。最常見症狀為喉嚨痛與發燒等咽喉炎症狀,若併發皮膚出疹、草莓舌等症狀則為猩紅熱。極少數病例會惡化為侵襲性感染、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甚至俗稱「食人菌感染」的壞死性筋膜炎等重症。

長庚醫院持續監測與檢驗A型鏈球菌,邱政洵分析指出,台灣2024年以前主要流行M12型,而較易導致重症的則是M1型。英國2016年曾檢出M1 UK菌株,造成多起嚴重感染,雖然該菌株在台灣不常見,但也曾監測到蹤跡,必須提高警覺。
值得注意的是,猩紅熱過去多發生在春天或春夏之際,但今年即使進入炎熱的夏季,個案數仍持續增加,顯示疫情不同以往,民眾更需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