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非異性戀專屬!性傳染病可透過體液接觸傳播

分享:

女同志同樣有HPV感染風險,抹片檢查非異性戀專屬;「走進診間的患者,我不會區分性傾向」,醫師提醒,只要是生理女性、有性行為,不論性傾向,符合年齡者應定期子宮頸癌篩檢。

女同志同樣有HPV感染風險,抹片檢查非異性戀專屬。(示意圖/Pixabay)

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HPV感染後多會自行痊癒,少部分會持續感染刺激細胞,再加上其他危險因子,易轉變為子宮頸癌,這段潛伏期可能長達10年,子宮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更不易察覺。

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表示,「走進診間的患者,我不會去區分她們的性傾向」,都是需要醫療服務的人,醫療人員職責就是在當下提供最適合的檢查與治療。只要是生理女性,有過性行為,不論性傾向,符合檢查資格,她都要主動詢問是否需要相關檢查。

國內外文獻都指出,一般人可能認為女同志未與男性發生性行為,女女性行為不會有性傳染病發生危險,事實上,性傳染病可能因擦傷或情趣用品體液接觸傳播,甚至可能透過女性雙性戀者,在其他女同志不知情及沒有防護措施之下繼續傳播。

有研究指出,女同志有較高乳癌、子宮頸癌比例。(示意圖/Pixabay)
有研究指出,女同志有較高乳癌、子宮頸癌比例。(示意圖/Pixabay)

國外從2001年、2006年就陸續有研究指出,女同志有較高乳癌、子宮頸癌比例,與害怕醫療體系對同志偏見而缺乏就醫意願、醫療團隊對女同志婦科問題的疏忽等,甚至有一些女同志會因為對身體意象的不認同,因而排斥乳房和子宮抹片檢查,導致較高健康風險。

英國透過國民健康服務系統提醒,與女性發生性關係的女性,在性行為期間仍然可能感染HPV,鼓勵所有25至64歲女性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反觀台灣,國內早在2009年就有論文點出,女同志安全性行為的資訊分散,但至今未有官方出版的女同志抹片檢查衛教文宣。

黃馨慧表示,確實在診間遇過不少女同志身分的患者,因為過去缺乏子宮頸癌的抹片檢查經驗,可能會問「我是同志,也需要做婦科檢查嗎?」,只要在診間裡做好衛教,讓她們了解檢查的目的和重要性,心理準備充分後,通常就不會特別緊張。(文/中央社)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