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發核威懾、美武力保台說 一文洞悉大三角嵌套若干小三角國際局勢

分享:

文/侯長坤

近期,美中俄三角關係中出現了顯著的新動態,特別是在俄烏戰爭和中美競爭的背景下,國際局勢呈現出大三角嵌套若干小三角、複雜三角關係中緊張程度不斷升高的情勢。美中俄大三角關係,涵蓋了東南亞、中東、台海、全球南方、烏克蘭等諸多區域形成的小三角,諸多小三角中發生的微觀熱戰、宏觀冷戰、個別核威懾,加強了國際局勢的緊張。

俄烏之間仍看不到和平曙光。(圖/Ukraine.ua facebook)

複雜的國際局勢:大三角嵌套若干小三角

美中俄三角關係不僅僅是單一的大國博弈,而是包含了多個區域性的小三角,這些小三角構成了複雜的國際局勢。美中在東南亞區域的小三角便是其中之一。2024年6月4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訪問柬埔寨,試圖修復與這個中國在東南亞最親密盟友的關係。

儘管柬埔寨新政府在政策上延續了洪森的路線,但美國仍希望通過外交和軍事合作,削弱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這一舉動顯示了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部署,即通過加強與地區國家的軍事合作,圍堵中國的擴張。

中東局勢同樣是美中俄角力的關鍵區域。2024年4月1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對以色列發動飛彈和無人機襲擊,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以及在中東的軍事存在,使得中東成為美中博弈的重要戰場。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擴大影響力,而美國則試圖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維持其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台海局勢是美中關係中的敏感點。2024年5月,拜登在時代雜誌的專訪中重申不排除動武保護台灣的談話,表明了美國對台海問題的強硬立場。中國則強調維護國家統一,不會放棄使用武力的選項。這些區域性的小三角共同構成了美中俄之間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

全球南方國家日益成為中美競爭的新戰場。中國通過經濟援助和基礎設施建設,與這些國家建立了密切的關係,而美國則試圖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來維護其影響力。2024年3月,印度外長蘇傑生在東京日經論壇上的發言,表明了印度等國希望保持獨立自主,不願成為中美競爭的犧牲品。

烏克蘭危機是美俄對抗的核心戰場。2024年5月,拜登政府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制武器打擊俄羅斯,標誌著美國對烏克蘭支持的進一步升級。這不僅加劇了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也使得烏克蘭危機更加複雜和危險。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5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邀請中國參加烏克蘭和平峰會,以及北約國家要求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表態,說明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此外,澤倫斯基指責中國配合俄羅斯破壞瑞士和平峰會,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烏克蘭危機中中國、俄羅斯與北約國家之間形成的若干三角關係。在這一背景下,俄羅斯在面對美國壓力時,採取了更為強硬的立場,包括對西方國家的核威脅和加強與中國的戰略合作。

三角關係中的緊張情勢

美中俄三角關係中的緊張程度不亞於冷戰時期,各方在多個區域的激烈對抗,使得當前國際局勢更加複雜和危險。在當前國際局勢中,俄羅斯頻頻發出核威脅,試圖通過這種極端手段來對抗西方壓力。中俄在面對共同的戰略對手美國時,雖然在某些方面實現了合作,但這種合作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

拜登政府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制武器打擊俄羅斯,標誌著美國對烏克蘭支持的進一步升級,也加劇了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2024年5月28日,拜登在時代雜誌的專訪中重申不排除動武保台的可能性,顯示了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堅定立場。這一表態進一步加劇了美中在台海區域的緊張局勢。

國際局勢的可能演變

以戰略三角的思維來看,國際局勢正在朝著複雜三角,大三角嵌套若干小三角的方向演變,同時這種國際局勢的緊張及對抗強度不斷加劇。

在三角關係的思維中,國家與國家之間勢必會遵循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相互競爭乃至衝突,這樣的局面需要一種新的思維突破。在當前國際局勢下,尤其是台灣,應當注意兩岸的修好,兩岸都應跳脫三角關係的冷戰思維,打造和平穩定的區域。跳脫冷戰思維、打造區域和平不僅在台海需要實現,更應在全球多個區域推動,以實現持久和平與穩定。

各國需要冷靜應對,不被捲入大國博弈的漩渦。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應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通過多邊合作實現共同繁榮。只有這樣,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找到和平與發展的新路徑。

總之,美中俄三角關係的新動態,折射出當前全球秩序的深刻變化。各國應以長遠的眼光,積極應對挑戰,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這不僅是全球和平與發展的需要,也是各國實現自身利益的必然選擇。

(原文:國戰會論壇/侯長坤》俄發核威懾、美武力保台說 美中俄再掀地緣政治緊張。作者侯長坤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