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巴金森氏症和老化大不同 4種非動作症狀可區別

分享:
0:00
volume_up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80歲的女士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示意圖/資料庫)

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後,病人漸漸恢復到可以坐起來、可以站立,甚至可以走路,讓家屬感到非常訝異,原來巴金森病在正確的診斷、治療後,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王韋翔醫師表示,很多巴金森病患者常被誤以為是老化,而沒有放在心上。事實上如果能夠提早發現巴金森病症狀,透過藥物治療可以發揮很大的幫助!

大家對於巴金森病的動作症狀較熟悉,例如顫抖、關節僵硬、動作緩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平衡困難、面無表情、字體變小等。

王韋翔醫師說,不過巴金森病還有多種非動作症狀可能在動作症狀發生前、後出現,近來非動作症狀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在於,很多病人在確診巴金森病前,便可能因有情緒低落、焦慮、便祕、睡眠障礙、嗅覺異常等非動作症狀而到醫療院所求診。王韋翔醫師說,了解非動作症狀,有助於提早發現巴金森病。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的非動作症狀,可能比動作症狀提早數年出現。(圖/照護線上提供)

巴金森病患者腦部的細胞退化,導致多巴胺減少。王韋翔醫師解釋,多巴胺與其他神經系統有關聯,因此不只會影響動作,在動作障礙出現之前,便可能對情緒、睡眠等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雖然外觀看不出來,但是各種非動作症狀可能對患者與家屬造成更大的影響。王韋翔醫師說,針對心情低落、焦慮、失眠等非動作症狀,醫師會開立藥物,也會提供非藥物的建議,例如規律運動、調整作息、心理治療等。透過肌力訓練,增加活動量,有助於改善情緒低落。

一般而言,家屬較容易注意到動作症狀,而對巴金森病的非動作症狀較不熟悉。王韋翔醫師說,看診時醫師會詢問相關症狀,也希望透過衛教宣導,讓更多民眾了解巴金森病非動作症狀,如果發現家人出現情緒低落、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異常,便要提早就醫。將觀察到的狀況詳細告訴醫師,能幫助評估、判斷是否與巴金森病相關。

及早診斷巴金森病,積極介入治療,大多可以讓患者恢復到比較好的生活品質,延緩巴金森病程。王韋翔醫師說,針對動作症狀,藥物能夠發揮很好的效果,常用的藥物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

左旋多巴能夠有效改善動作症狀,但是在使用幾年後可能漸漸出現藥效波動。剛服藥時可以正常活動,但在藥物濃度降低後,可能出現動作遲緩、僵硬的狀況。為了避免左旋多巴的副作用提早出現,醫師會依照病人的年齡和病程僅展,考慮優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藥物。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提醒,及早介入治療有助於延緩巴金森氏症的病程。(圖/照護線上提供)

針對非動作症狀,目前也有藥物可以同時改善情緒低落、失眠、多夢的狀況,例如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王韋翔醫師說,透過規律運動、正常作息、心理支持等非藥物方式,也有助改善非動作症狀。

「巴金森病是慢性疾病,剛診斷巴金森病的患者都會很沮喪。」王韋翔醫師說,「醫療團隊會盡量給病人信心,讓他們曉得積極治療能夠幫助控制病程,維持生活品質。家庭、社區的支持與陪伴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受到動作症狀的影響,巴金森病病人的行動力較為受限,所以會建議病人就近治療。王韋翔醫師說,選擇較方便的醫療院所,可以避免路途奔波,如果病情出現起伏變化,也能盡快回診,讓醫師評估,適時調整藥物。就近治療亦有助維持治療的順從度。

50歲以上民眾 每個月要記得做「巴金森病自我檢測」

提早發現巴金森病,提早介入治療,有助延緩病程。王韋翔醫師說,50歲以上民眾可以每個月在家做巴金森手指檢測。巴金森手指檢測的作法很簡單,先把右手五隻手指張到最大,然後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完成後再換左手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如果發現雙手開合的速度或角度不同,代表可能有動作遲緩的情況,便要安排至神經內科做詳細的檢查。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呼籲5旬以上民眾,每個月記得做巴金森氏症自我檢測,有助及早發現病況。(圖/照護線上提供)

王韋翔醫師提醒,在動作症狀出現之前,也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焦慮、便秘、嗅覺異常等非動作症狀,如果發現類似問題,請及早就醫,及早治療。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8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