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核彈」在過去一週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罕見的出現美股和美債的「雙下跌」情況,台灣股市受到美股衝擊遭到重挫,而美債下挫對台灣會有影響嗎?根據美國財政部今年1月的資料,台灣持有美債規模約2904億美元,在全世界中排名第11名,如果美債持續疲軟,是否會對台灣經濟產生影響?
根據中央銀行114年度營業預算評估報告,截至去年8月底,央行配置在歐美等先進國家高信用評等政府公債與美國公債的比例,占外匯存底近94%。實際上,央行並不會公開實際持有的美債比例,不過可以從央行總裁楊金龍4/10在立院備詢時說法得知,認為美債占整體台灣外匯存底「80%以上是理想的」。

外匯存底是國家經濟金融穩定的「安全氣囊」,平常央行主要是用外匯存底來穩定匯率,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央行通過動用外匯存底來穩定新台幣匯率,成功避免了貨幣貶值的風險。另外,外匯存底也代表著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支付和信用的能力,對於台灣這樣出口導向的市場尤為重要。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債在2020年3月曾因COVID-19疫情引發「基差交易」的平倉潮危機,當時投資市場被迫拋售最容易出手的美國國債,結果打擊了持有巨額槓桿基差交易倉位的對沖基金,整個國債市場一度接近失控,後來是美國聯準會採取了「海量干預」才阻止事態惡化。

對比政府與央行的作法,國民黨則是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國民黨主席朱立倫9日表示,台灣現在除了要面對對等關稅的挑戰,之後還有增加國防預算、匯率戰、解決美債問題等。朱立倫質疑,美國已經要求台灣對於阿拉斯加天然氣油管要負責支持,甚至錢要交給美國財政部,面對接下來碰到的挑戰,有多少還能成為我們的資產?
前立委郭正亮則表示,美債6月到期6.5兆美元、今年到期9.2兆美元,川普會要求台灣續約,短債要買長債、舊債要買新債,要求台灣買30年長債,搞不好還有50年美債,如果賴清德答應了美國,就是出賣台灣。他認為,這絕對是有借無還,30年美債美國就沒打算要還,不要去想本金,搞不好連利息都不給,要台灣直接去買免息債,或者是極低利率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