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喝太少「心臟病機率↑39%」!專家親授「4大正確喝水法」 起床1杯…秒跟便祕說掰掰

分享:

記者樓冠陞/綜合報導

現代人因工作繁忙、生活步調過快,導致經常忘記要補充水分。根據《歐洲心臟病協會》所刊登的研究,平時如果水量攝取太少的話,很可能會讓血清中的鈉離子濃度增高,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狂飆39%。

衛福部國健署為了改善國內上班族普遍飲水不足的狀況,也提出了「4大正確飲水方法」,除了呼籲民眾應多喝開水外,也要記住千萬不能一口氣喝太多,而是要掌握「黃金時段」,讓身體保持健康。

國健署傳授4招喝水方法,保持身體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國健署傳授4招喝水方法,保持身體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1、起床後喝水
國健署指出,由於人體在睡眠時間無法攝取水份,因此在起床後非常需要水份來調節身體,因此建議可以先引用300至500毫升的溫開水,有助於腸胃蠕動,甚至可以改善便祕問題。

2、用餐前後喝水
現代人因上班通勤,經常會選擇外食,導致攝取大量的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國健署對此表示,民眾可在用餐前後都喝300至500毫升的開水,且要切記在餐前與餐後至少半小時「分次飲用」,順便也取代手搖杯,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

3、外出隨身攜帶水
國健署建議,民眾不論是外出運動或工作,都應該要隨身攜帶500毫升以上的水壺,有助於在任何時間點都可得以補充水分,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出現脫水症狀。

4、每天喝滿1500cc的水
國健署表示,人體每日應盡量攝取至少1500毫升的水分,但要記得分成多次飲用,且每次飲用都要保持適量,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喝。另外,如果是正在減重的民眾,則可以將每日飲水量提升至2000毫升以上,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