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詐騙案十分猖獗,光是今年1到3月就新增逾4萬起網路電信詐騙案,比108年一整年的件數更多,單日詐騙最高竟達5億元。國民黨立委邱若華建議,政府在打詐時應強化誘因,以提升民眾的參與感。

邱若華以過去環保署推動「寶特瓶回收獎勵金制度」,以及財政部透過獎金來推動「電子發票」為例,因為這兩項政策都是政府用「誘因」改變人民行為。因此在防詐上,政府應該也能考慮用「獎勵制度」來鼓勵民眾主動通報詐騙訊息。
邱若華指出,數發部推出的「網詐通報查詢APP」,目前下載人數約1.5萬,舉報的詐騙廣告已有超過15萬件,其中7萬多件成功下架,由此可見有初步成效。但相比LINE的防詐機制已經有 137萬好友數,數發部的「網詐通報查詢APP」的推廣力道顯然還有加強空間。
對此,邱若華日前在交通委員會質詢時提醒數發部長黃彥南,政府在打詐的推行上,應該要讓民眾「有參與感」,並設計誘因,讓更多人願意加入打詐行動。
邱若華續指,過去「數位身分證」無法推動,是因為晶片資安、強制取代紙本身分證等因素,引發外界疑慮。而數發部今年推出的「數位憑證皮夾」,希望讓民眾自由選擇將自身的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放進手機中使用,民眾可以掌控管理個人的相關憑證、資安更有保障。目前,「數位憑證皮夾」已經有1300多個單位和用戶申請使用,邱若華也要求數發部持續強化個資保護,年底正式推出前,務必要把使用者的建議都納入考量,讓大家用得安心。
邱若華強調,數位治理這條路,要走得穩、走得快、更要走得對,因此政府不是只做APP,而是要做出讓人民有感、真正保障民眾個資、享受便捷生活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