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長期被推崇為更健康的肉類選擇,也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蛋白質來源。然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雞肉對健康的益處可能不如過往認知。

義大利研究團隊發現,每週食用超過約19口(相當於4份)雞肉的族群,其死亡率顯著高於每週攝取少於100公克的族群。數據還顯示,每週攝取超過300公克雞肉的受試者,其消化系統癌症致死風險是少攝取者的2倍,其中男性風險更為顯著。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項研究首度指出過量攝取雞肉,與胃腸道癌症之間存在潛在關聯,儘管其飽和脂肪與膽固醇含量較紅肉低,而被認為比較健康。
目前尚不清楚為何每週僅吃19口雞肉就可能增加癌症風險,但研究人員提出多項潛在原因,例如過度烹調可能產生大量「突變原」(mutagens),這些化學或物理物質會引發基因突變。此外,雞飼料中的致癌農藥與激素可能也會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報導補充,為探究雞肉與早逝的關聯,義大利國家胃腸病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Gastroenterology)研究團隊收集4869名成年人的飲食數據,並進行長達19年的健康追蹤。
每位參與者通過訪談提供人口統計背景、健康狀況、生活習慣與病史等資料,同時測量體重、身高、血壓,並填寫經科學驗證的飲食習慣問卷。問卷內容涵蓋紅肉、禽肉及總肉類攝取量,數據依蛋白質類型分為4個攝取等級。在觀察期間,研究團隊持續記錄死亡案例。
在1028名死亡案例中,白肉佔其每週肉類攝取量的41%,其中禽肉佔29%,其餘59%為紅肉。經統計分析排除年齡、性別與健康狀況等干擾因素後,發表於《Nutrients》期刊的結果顯示:每週攝取超過300公克雞肉者,全因死亡率比少於100公克者增加27%。風險隨攝取量增加而上升,且同等份量下風險高於紅肉。
研究特別指出:「相同禽肉攝取比例下,男性死於胃腸道癌症的風險顯著高於女性。」具體數據顯示,每週攝取300公克以上禽肉的男性,消化系統癌症致死風險是低攝取組的2.6倍,整體研究人群中該風險僅為2.27倍。
雖然目前「尚未發現能解釋性別差異的生物機制」,但研究推測性激素差異可能是因素之一。先前小鼠實驗顯示,與女性生殖系統密切相關的雌激素(estrogen)可能影響營養代謝能力與特定疾病風險。不過研究團隊強調需進一步驗證此假設,同時指出男女飲食習慣差異,例如女性通常攝取較少份量且選擇更健康食物,也可能是原因。
儘管研究結果令人擔憂,數據仍支持白肉整體上比紅肉健康的觀點。在死於非消化系統癌症的案例中,紅肉佔其每週肉類攝取量的64%。研究作者坦承存在許多瑕疵,包括:問卷未區分肉品部位、加工禽肉攝取量或烹調方式;未收集運動習慣數據,這對健康與預防早逝至關重要;屬觀察性研究,僅能指出潛在關聯而非因果關係
此研究為充滿矛盾的相關領域增添新數據,雖然既有研究支持類似結論,也有完全相反或無關聯的發現。值得注意的是,紅肉已被證實與心臟病、癌症和第2型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相關,這使得雞肉長期被視為更安全的選擇。但本研究對該觀點提出質疑。
隨著美國雞肉消費量持續上升,釐清禽肉對健康的確切影響顯得尤為重要。研究團隊強調需進行更多研究,特別是要釐清肉品加工方式、養殖條件與烹調方法對健康風險的影響程度。(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路邊攤雞排騙很大!男吃一口「外皮秒脫落」 真實份量笑暈網
家寧一家四口涉逃稅遭約談!這原因「獨漏哥哥」 雞肉店捲風波現況曝
沒看過「鐵桶烤大雞」 捷克吃貨妹大啖桶仔雞直呼「超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