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後,中國大陸率先反制,但又遭到川普加碼,雙方目前皆無妥協之意。大陸學者分析指出,中方「先打再談」的思路很明確,並認為中美經貿不可能完全脫鉤。

大陸宣布對美加徵34%關稅,作為反制美國的對等關稅後,美國總統川普7日揚言對大陸再額外課徵50%關稅,迫使大陸撤回報復計畫。如此一來,美國今年對大陸商品的關稅累積已至104%。大陸商務部今天(8日)宣布,如果美方推出升級關稅措施,中方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告訴《中央社》記者,川普第一任期時,大陸對於川普的關稅措施比較意外,相較之下,這次打的是「有準備之仗」。所謂準備,就是包括財政與貨幣政策在內的各項經濟提振措施。
他說,大陸反制美方關稅措施的態度不是臨時的決定,「各種最壞的可能都考慮了」,所以也不會輕易改變決定。

大陸成為全球第一個以及少數在「對等關稅」中反制美國的國家,吳心伯認為,中方可能是基於這樣的判斷:面對「獅子大開口」的川普,如果中國大陸「不打就談」,最後就會一敗塗地,後續也會沒完沒了,「現在的思路很明確,就是『先打再談』」。至於其他中、小國家,面對美國就沒有這樣的實力和「戰略意志」。
有分析指出,當兩國關稅高達60%以上時,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將減少至幾乎為零。「中美脫鉤」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議題。
即使中方已經有所準備,吳心伯說,中美兩國間的貿易不可能完全脫鉤到零。從川普第一任期的關稅戰來看,雙方都有對部分商品豁免或減免關稅,那些就是高度依賴對方進口的東西。「一方面打仗,一方面要打聰明仗」,還是要避免過度傷害自己人民。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說,中美經貿不會真正脫鉤,他也不贊成脫鉤。
聶輝華今天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的受訪文章中主張,要有戰略的靈活性,「鬥而不破是最好的博弈形勢。不鬥肯定不行,但是真破了對雙方都是不好的。最後肯定要談判的,可能各讓一步,就算是比較好的情況了」。
聶輝華說,大陸提出反制美方措施,但出口受阻了,就要想辦法擴大內需,真正要落實內需循環。最好的方法是在公布反制措施的同時提出對沖政策,他相信政府很快就會公布相關政策,「要一邊說硬話、一邊還得有硬政策,才能出硬結果」。(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