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雜誌》於美東時間18日,刊出南韓總統李在明就職百日時的專訪內容,其中盛讚李在明8月25日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過招時,展現的高超外交手腕。但李也在專訪中坦言,川普的要求過於嚴苛,若他全盤接受美方條件,恐會被彈劾!同時他也希望南韓成為「東西方的橋梁」,直言「我們會與美國站在一起,但同時也必須妥善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否則南韓可能淪為兩大陣營對抗的前線。」

據《時代雜誌》(Time)報導,李在明6月3日當選南韓總統後,隔天一早,他的幕僚抵達位於首爾市中心的新辦公室時,映入眼簾的是滿地的垃圾,桌上雖擺放著螢幕,卻沒有電腦主機,全都堆放在角落。許多門鎖打不開,連辦公的文具都沒有。
「那是一段非常忙亂的時期,」61歲的李在明在首次接受西方媒體《時代雜誌》專訪時回憶道,「我原以為已經做了充足準備,但仍然不夠。」
這場混亂源自於前任總統尹錫悅,在去年12月突然宣布戒嚴,使這個擁有5千萬人口的東亞國家陷入長達半年的政治癱瘓,最終這場鬧劇以尹錫悅被彈劾,以及提前舉行大選落幕,讓李在明得以成為總統。

上任僅百日,李在明已迅速施行許多政策。對於人口稠密的首都首爾,他設下6億韓元(約1300萬元新台幣)的房貸上限以壓抑過熱的房市;新勞動法則減輕罷工工人的法律責任。同時新政府還向全民依所得分級發放總額約10.3兆韓元(約2230億元新台幣)的消費券,以提振地方經濟。他強調:「我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南韓的國內政治局勢已穩定下來。」
然而,他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卻來自美國的外交壓力。由於戒嚴引發的混亂,南韓在與川普政府的新貿易談判進程中,落後其他國家長達半年之久。韓美自2012年起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美方去年對南韓汽車徵收25%關稅,使出口大幅受挫。7月31日,李在明成功以3500億美元(約10兆元新台幣)的赴美投資承諾及其他讓步,換到美國將稅率調降至15%,成為他振興經濟計畫中的重要里程碑。

過去三星(Samsung)、現代(Hyundai)、LG等企業曾引領全球科技,但近年因法規過嚴、人口壓力與中國競爭,南韓經濟陷入低迷,2024年GDP僅成長2%,不及亞太平均值的一半。
李在明因此將科技投資增加近2成,提出「超級創新經濟」(super-innovation economy),計畫5年投入100兆韓元(約2兆元新台幣),讓南韓躍升全球前3大人工智慧國家。今年7月,特斯拉(Tesla)已與三星簽下165億美元(約4983億元新台幣)合約,在美國德州新晶圓廠生產AI晶片。
與此同時,南韓內部困境同樣嚴峻。這個以尖端科技與K-Pop文化著稱的國家,卻同時陷入全球最低出生率、最高自殺率與最高青年失業率的困境。李在明直言:「南韓正處於非常嚴重的危機。我們必須讓經濟重回成長,並增加人民的機會。」
他也寄望透過重振經濟與供應鏈角色來提升區域安全。今年10月,南韓將主辦20年來首次亞太經合會(APEC),屆時美中領導人皆會出席,李在明希望藉此讓南韓重返區域外交舞台。
然而,《時代雜誌》認為,李在明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就在他接受專訪的同一天,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迎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等多國領袖,展現對美國秩序的挑戰。對此,李在明笑說:「我想中國是希望我出席的,但我沒有深究。」

在地緣政治上,李在明希望南韓成為「東西方的橋梁」,「我們會與美國站在一起,但同時也必須妥善處理與中國的關係,避免激怒他們,否則南韓可能淪為兩大陣營對抗的前線。」他所屬的共同民主黨過去在外交上多傾向大陸,對日本抱持敵意,並與美國保持距離。但李在明上任後首訪東京,並與日本首相共同發表17年來首次聯合聲明,強調要成為「夥伴」。

不過外界也批評李在明過於親美,尤其是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人員9月4日在喬治亞州逮捕300多名在現代—LG電池廠工作的南韓工人,引發首爾政府「關切與遺憾」。但李在明重申,南韓應成為區域交流與合作的橋樑。
《時代雜誌》也回顧李在明的過往歷史及人生經歷。他出生於東部農村,在家中7個孩子中排行第5,每天步行2小時上學,13歲便輟學進入工廠,曾因機器壓傷手腕成為殘疾,甚至一度嘗試自殺。他笑言:「既然死不了,那就活得更好吧。」
儘管沒有正規中學教育,他仍考上法學院並通過司法考試,後來投身人權與勞工案件,繼而踏入政壇,先後擔任城南市長與京畿道知事。2022年總統大選,他僅以0.7%敗給尹錫悅,如今終於實現抱負。
不過,他的宏大藍圖正受到經濟壓力挑戰。南韓國債已增至9300億美元(約28兆元新台幣),能源電網也難以支撐AI投資所需的15萬顆GPU。此外,他為特赦盟友與重新詮釋開城工業園區關閉責任的聲明,遭到保守派猛烈抨擊。這些爭議一度使他的支持率從63%跌至51%,隨後因與川普的成功互動才回升。
8月25日,李在明訪問白宮時,帶上為川普量身打造的高爾夫球桿、2頂「讓美國再次偉大」牛仔帽,以及象徵韓國造船傳統的龜船模型,甚至將自己愛用的鋼筆也獻給川普。他大力讚揚川普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表示「世界多地的戰爭正在因你的角色而走向和平。」

外界原本擔心川普會如同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般冷待他,但會晤最終氣氛融洽。李在明更宣布額外加碼1500億美元(約4.5兆元新台幣)的赴美投資,包括大韓航空向波音(Boeing)採購500億美元(約1.5兆)飛機。然而,美方對3500億美元(約10.5兆元新台幣)投資基金的細節要求嚴苛,也讓李在明坦言:「如果我照辦,自己將會被彈劾!」
訪談中,李在明還將焦點放在勸說川普重啟與北韓的外交接觸,甚至暗示若能推進友好進程,他不排斥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時代雜誌》也分析,李在明的戰略並非沒有風險。南韓前總統文在寅就曾經因為對北韓讓步過多而失去民心,如今李在明若過於親近平壤,恐步上文在寅的後塵。但他認為朝鮮半島無核化應循序漸進,且須以解除部分制裁,來讓北韓放棄核武。
然而,金正恩及其胞妹金與正對此嗤之以鼻,甚至炸毀象徵南北韓統一的拱門。近期,北韓更靠對俄出售武器大賺200億美元(約6000億元新台幣),似乎對棄核毫無興趣。即便如此,李相信就算談判失敗,也能為南韓爭取到外交籌碼。他總結:「韓國人民擁有不屈的意志。我的人生軌跡與國家相似。雖然前方困難重重,但我相信我們終能克服。」(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
川普社群曬「好朋友」 致電莫迪祝壽緩和美印兩國緊張
美國關稅衝擊擴大!無薪假人數飆升至7334人 勞動部:不排除繼續惡化
川普關稅政策恐害全球破產 優衣庫創辦人警告:美國將承受最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