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月令72集解》:「9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昨(8)日為24節氣中的寒露,代表天氣將由涼爽轉為寒冷,中醫師賴睿昕表示,隨著天氣變化,民眾要逐漸添加衣物,加上秋天是腹瀉多發季節,要多留意腹部保暖。另外中秋以後天氣乾燥,民眾容易有口渴、咽乾、皮膚乾澀等情況,此時多攝取吃甘、淡滋潤的食品,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
幫助身體適應寒冷 添加衣物有技巧
寒露時節的氣溫比白露還低,地面的露水冷到快要凝結成霜了,賴睿昕指出,寒露節氣後寒意猛增,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此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體內之時,養身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指白露節氣一過,穿衣就不能再赤搏露體,應注意足部保暖。賴睿昕說,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物,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適度接受一些寒冷可以提高皮膚及鼻黏膜的耐受力。另外,秋季是腹瀉的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早睡早起! 起床前1動作可防血栓形成
民眾起居時間應順應節氣時間調養,賴睿昕引述《黃帝內經》:「秋3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寒露起居應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則可以順應陽氣的舒達。
賴睿昕提到,心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生機率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故血栓容易形成。現代研究證實,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起床前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能預防血栓發生。
民眾有秋燥症狀 專家建議多攝取這些食物
中秋以後,民眾容易出現口渴、咽乾、皮膚乾澀等秋燥病症,賴睿昕建議,此時應多吃甘、淡滋潤的食品,舉例來說包括梨子、柿子、香蕉等水果;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蔬菜;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食材。 賴睿昕也補充,早餐可吃熱藥粥等溫食,梗米、糯米均有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利用食補養肺潤腸,防治不舒服症狀。另外,也提供「沙參玉竹雞湯」食譜,有助民眾於寒露時節養生。
【寒露養生食療】沙參玉竹雞湯
- 適應症:適用於體虛倦怠、懶言、怕風吹、容易感冒、過敏性體質者。
- 材料:北沙參、玉竹各35公克、紅棗15顆,老母雞1隻。
- 做法:先將雞肉洗淨,剁成塊狀放入鍋內,川燙去血水。放入北沙參、玉竹、紅棗,並將水淹過藥材與母雞,用大火煮滾,然後文火燜煮約 30 分鐘,加入適量調味料即可食用。
- 功效:潤燥養胎,提升免疫力。(圖、文/NOW健康)
- 文章授權轉載自《NOW健康》寒露到來天氣轉寒!民眾容易腹瀉 專家:注意腹部保暖
更多【NOW健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