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聖/避免提前跛腳 激化台獨將成賴清德唯一選項

分享:

文/何啟聖(資深媒體人)

八二三的罷免戰,外界從各方情勢研判,多對結果做好預言。這對民進黨來說不僅是一場選舉輸贏,更是一場形象危機。青鳥運動退潮,中間選民疏離,加上社會對「中共同路人」標籤的厭倦,顯示民進黨已難以有效動員。面對支持力量逐漸擴散流失,民進黨最可能選擇的手段,便是激化台獨,再加上將一切責任推給中國大陸,製造「大陸萬惡論」來轉移焦點,穩住深綠同溫層。

第二波大罷免將於823投票。(圖/報系資料照)
第二波大罷免將於823投票。(圖/報系資料照)

這種政治手法並不陌生。經濟不景氣,可以歸咎大陸打壓;外交受挫,可以說是大陸圍堵;選舉失利,更能定義為「大陸介選」。如此一來,責任被推開,矛頭指向北京,不僅能免於承擔失敗,還能讓深綠基層產生共鳴:支持民進黨,就是抵抗大陸。罷免失敗後,這套模式必將變本加厲。

屆時,例行性的共機巡弋會被渲染為「攻台前兆」,任何國際場域的壓力都會被放大為「民主受害」,藍營立委則照例繼續被抹紅為「大陸代理人」。所有批評聲音都可能被暗示是「替北京說話」。這樣的簡單粗暴雖能穩住同溫層,卻讓台灣政治愈加失衡,公共政策的辯論逐漸被排擠,只剩忠誠測驗。

總統賴清德。(資料照/中天新聞)
總統賴清德。(資料照/中天新聞)

歷史早有跡可循。2001 年地方選舉失利後,陳水扁沒有檢討施政,反而喊出「一邊一國」;2012 年蔡英文挑戰總統失敗,也不是調整路線,而是更強化「台灣主體性」。如今,賴清德若在罷免潰敗後選擇老路,也可能推動更激進的台獨論述,企圖藉此扭轉民意,並透過炒作「抗中保台」來換取美國在外交上的禮遇與背書。但這種操作,僅僅是短期的權宜,長遠卻只會讓台灣陷入對抗與撕裂。

問題在於,這樣的路線其實是一種政治麻醉。它或許能安撫深綠焦慮,但無法解決居住、能源、司法、經濟等民生難題。當治理失能卻只會喊「大陸打壓」,台灣的政治討論將被扭曲,社會撕裂將更嚴重。民進黨可能暫時止血,但長遠看來,這不過是把自己困在「大陸萬惡論」的牢籠裡,失去真正改革的契機。

民進黨恐繼續操作抗中保台的老路。(資料照/中天新聞)
民進黨恐繼續操作抗中保台的老路。(資料照/中天新聞)

罷免失利,揭示的是執政無方,而非大陸陰謀。若民進黨持續以「激化台獨、甩鍋大陸」作為唯一手段,最終失去的不只是中間選民的信任,更是台灣社會走向理性治理的機會。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

留言衝人氣 17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