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一名就讀幼稚園大班的孩子因發燒被帶到診所,詭異的是初步檢查喉嚨痛、咳嗽、流鼻水、拉吐通通都沒有,醫師僅告知「過幾天答案就會揭曉」讓媽媽心急如焚。3天後回診發現孩子脖子及腋下淋巴結腫脹,手背紅腫且還有兩條直紋路,一追查發現是家中的貓咪惹禍,貓爪抓傷皮膚使細菌入侵感染「貓抓病」。
圖
小兒科名醫陳木榮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這名孩子無其他呼吸道或腸胃症狀,就只有發燒,他建議可觀察2~3天若持續高燒不適可先服用退燒藥。媽媽即使納悶還是照做,3天後發現孩子除了發燒外,身上淋巴結多處紅腫,手背上還有直直的紋路,後來才發現是家中貓咪惹禍,因孩子從小與貓咪感情很好,時常交換口水,「吃東西他吃一口、貓再吃兩口,還可以拿回來吃」。
陳木榮推測,孩子手背遭貓咪抓傷,導致細菌入侵引發淋巴結腫脹、疲勞與發燒。他提醒家長,若孩子活動力正常過幾天就會退燒痊癒,若情況不穩定得服用抗生素才比較安全。他也呼籲家長,避免與寵物交換食物,免得將寄生蟲吞下肚,尤其看診時務必告知醫師小孩曾被貓抓出傷口,這些小細節應多留意。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貓抓病」是「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主要流行季節為夏末及秋冬,該菌主要寄生在貓身上,可藉由貓蚤在貓群間傳播,本身對貓並不會造成危害,但當傳染到人身上,則有機會造成發燒、淋巴結腫大、疼痛等。
特別是對於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如小孩、老人、服用類固醇的病人、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人及愛滋病患者等,甚至會造成全身性感染。罹患此病的患者有超過90%在病史詢問可以追查到曾有被貓舔舐、咬傷或抓傷的紀錄。
張為碩指出,貓抓病主要以巨環類抗生素治療,輔以少量的消炎藥(NSAIDs或低劑量類固醇),通常會於1至2周內痊癒。此菌感染並不像病毒感染一樣可以獲得長期免疫力,因此,若要避免反覆罹患此疾病,飼主應定期帶貓至獸醫院接受健檢,以預防及檢查寵物身上是否有體外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