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態失衡恐致大腸癌? 醫曝「3警訊」小心養出癌細胞

分享:
0:00
volume_up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及疾病息息相關,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不健康的腸道微生態,可能會破壞身體平衡,嚴重的話甚至導致大腸直腸癌症發生!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及疾病息息相關。(示意圖/資料庫)

醫師鄭泓志在臉書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發文表示,隨著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壓力、生活習慣等,會改變腸道微生態,若腸道微生態出現失衡,即是身體健康狀況亮紅燈的警訊,甚至導致大腸癌的發生,而在醫學上稱之為「腸道微生態失調」(Gut Dysbiosis)。

鄭泓志引述2023年醫學論文研究,發現腸道微環境變化會透過三個面相影響大腸癌的發生。第一點「益生菌的流失」,益生菌能夠減少大腸內發炎物質的濃度,若益生菌叢數量減少,會導致腸道內發炎物質濃度提升,增加大腸癌發生機率。而喜歡吃油炸、垃圾食物的人,可能使益生菌叢數量的減少。

第二點「致病菌、壞菌的擴張」,鄭泓志表示,致病菌、壞菌的擴張會釋放很多毒素,一旦入侵腸道微生態圈,可能排擠好菌或中性菌生存空間或營養資源,導致生態失調;壞菌的有毒代謝物亞硝基化合物被證實會讓大腸細胞的DNA損傷,進而引起抗癌基因突變或缺失,導致癌症發生。

第三點「微生態多樣性的喪失」,鄭泓志表示,研究指出,造成大腸癌的原因之一還包括腸道內的微生態豐富度低,因為現代人的腸道微生態受到偏長或營養素攝取單一,使益菌數減少,而致癌型細菌數占比變多,容易造成腸道慢性發炎、刺激大腸黏膜細胞不正常變化,導致大腸長瘜肉、腺瘤,嚴重的話可能成為癌症。

鄭泓志提醒,想要有好腸道菌叢,就得從日常飲食做起,減少紅肉攝取、多攝取膳食纖維、多攝取植化素,例如蔬果,有助於降低細胞癌變增生機率。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