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對等關稅預計8月1日上路,台美關稅談判結果備受關注。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今(25)日分析,維持4月時的預測,認為台灣關稅將落在15%至20%區間,甚至可能與日本的15%相近或相同。

連賢明指出,美日已達成貿易協議,日本同意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並開放市場,換取美方降低關稅稅率。這使得台灣後續與美方談判,面臨與其他亞洲國家的比較壓力,也牽動台灣出口與外貿動能。
對於是否需要仿效日本提出開放市場與投入基金等條件以換取關稅優惠,連賢明認為這確實可能帶來國際間的比較壓力,美方未來也可能要求台灣開放市場。不過,他強調,考量日本的經濟規模與人口數遠高於台灣,從人均資源分配角度來看,實際上對台灣的壓力並未如外界想像的沉重。

連賢明以人口規模為例說明,日本人口約為台灣的5倍以上,若將5500億美元投資額除以5,相對壓力就小很多。他同時指出,台積電已宣布投資1650億美元於美國進行先進半導體製造,這對台灣整體談判相當有利。

針對關稅談判,連賢明表示仍對政府談判團隊有信心,期待能談出愈低愈好的稅率,並相信政府團隊會將日本的關稅數字納入評估,避免台灣面臨過高的關稅壓力。他也提到,若美方課徵過高關稅,對美國自身的通膨未必有利,相信美方會有此考量,呼籲各界對談判保持信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