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日前宣布將赴美投資千億(約新台幣3兆多元)美元,但是美國總統川普卻宣布對台徵收32%對等關稅,對台灣社會拋下震撼彈,賴政府更緊急成立談判小組,並擴大對美採購。然而,外媒質疑台積電投資美國3兆,卻換來高關稅,現在的台灣還有何種籌碼可以上談判桌和川普討論。

台積電先前宣布擴大投資美國千億美元,預期將帶動相關供應鏈也前進美國,然而川普政府持續把矛頭指向台灣。川普2日宣布最新一輪對等關稅措施,台灣稅率高達32%,引爆台灣社會的震撼,引爆台灣社會的震撼,且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先前預估的10%,有極大的差距。川普此舉不僅恐動搖台灣出口導向的經濟根基,衝擊數十萬就業人口,更引爆台灣人民對美國的「疑美論」。

對此,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7日)報導,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直言,由於台灣經濟已出口貿易為導向,關稅絕對是台灣經濟這幾十年來最大危機,且由於台灣人民對台美關係有過高的樂觀,民進黨政府也屢次表示「台美關係史上最佳」,川普的舉動的確衝擊台灣民心。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則認為,台美關係並未想像中那樣脆弱,如川普政府跟以色列關係很好,結果最後還不是要課17%的關稅,不是最低的10%,所以川普的關稅目標就是全世界。
雖然賴政府已指示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組成赴美談判小組,並擴大對美採購,然而廣大台灣網友對於台灣手中還有什麼籌碼則是抱持懷疑態度,甚至有網友直言台積電送了、軍購也買了,到底台灣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談。
對此相關議題,翁履中對BBC表示,現在賴政府最重要工作是要釐清手中還有怎樣的籌碼,台灣有很多像精密機械、工具機等工業產品可以成為有力籌碼,竭盡所能把32%的稅率拉回合理的範圍。但就長期來看,台灣還是要儘快找到除了半導體之外,可以成為台灣經濟支柱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