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號飛船昨晚11時44分發射。有趣的是,這次「乘客」不僅有太空人,還帶了4隻小老鼠,將首次在軌實施國內嚙齒類哺乳動物太空科學實驗。能夠成為動物「航天員」有多難?小鼠「魔鬼」訓練畫面昨日曝光,包括體能關、心理關等,300隻小鼠「過五關斬六將」,再經過訓練不斷提升能力,才最終決出4名「優勝者」執行任務。

「神二十一」選用兩雌兩雄小鼠,隨飛船進行在軌飼養實驗,重點研究失重、密閉等太空條件對小鼠行為模式的影響。之後,小鼠將隨飛船返回地面,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探索小鼠多組織器官在太空環境的適應性變化規律。
根據官方報導,要想成為小鼠「航天員」,首先得過體能關。只有那些能在「轉棒式疲勞儀」上,跟上快速旋轉節奏的小鼠,才算拿到第一張「晉級卡」。接着是抗暈挑戰。「旋轉儀」帶着小鼠天旋地轉,幫其提前適應「太空暈車」。
然後小鼠得立刻挑戰走平衡木,心態和智商都得拉滿,不能從平衡木上掉下來。科研人員還把小鼠長時間頭朝下吊起來,讓牠體會痛苦,只有拼命扭動,敢反抗的「樂天派」,才能繼續往前走。太空識別能力也須過關。小鼠得先在幽閉狹小的飼養籠住一陣,提前適應「緊湊戶型」,受不了的也會被淘汰。
小鼠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約為85%,肩負替人類「探路」的重任。這些小鼠是近交系小黑鼠,實驗數據能精準反映太空的微重力、輻射對生物的影響。大陸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天達表示,此次研究對於人類未來長期太空生存、繁衍及在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星島網)
本文獲星島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