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正仁/綜合報導
16日,德國mRNA疫苗廠商BioNTech公司聯合創始人薩欣(Ugur Sahin)夫婦接受媒體採訪時稱,mRNA癌症疫苗的上市可能要等到2030年左右。經透露,BioNTech和莫德納(Moderna)等公司正在研發的癌症疫苗是一種治療性的疫苗,作為一種癌症治療手段,促使免疫系統破壞癌細胞,從而預防腫瘤的復發。
據陸媒《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全球新藥情報庫Pharmsnap資料發現,儘管目前mRNA疫苗在研數量排名最靠前的適應證是新冠疫苗,但用於腫瘤,尤其是實體瘤適應證的在研疫苗數量緊隨其後,僅大陸便有18個。
BioNTech聯合創始人薩欣認為2030年mRNA技術的癌症疫苗便可上市。(圖/摘自澎湃新聞頭條號)
研究認為,既然mRNA新冠疫苗已經證明了通過將遺傳基因編碼輸送至人體,能夠讓細胞產生抗體,進而啟動人體的免疫反應,那麼同樣的原理也應該能夠在對抗腫瘤方面被驗證,通過接種癌症疫苗,人體將能夠啟動免疫系統,從而攻擊腫瘤細胞。
目前,BioNTech正在研發針對直腸癌、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的mRNA療法。不過與普通疫苗接種後防止疾病發生不同,BioNTech和莫德納等公司正在研發的癌症疫苗是一種治療性的疫苗,作為一種癌症治療手段,促使免疫系統破壞癌細胞,從而預防腫瘤的復發。
BioNTech聯合創始人圖雷契(Özlem Türeci)表示,「通過新冠疫苗的研發和產業化,BioNTech已能很好地瞭解了人的免疫系統如何對mRNA作出反應,掌握了如何大規模地製造mRNA疫苗」。
過去幾十年,科學家一直在探索晚期癌症患者的療法,但始終未能取得有效進展。而mRNA療法則聚焦在腫瘤早期階段,為切除腫瘤後的病患接種疫苗作為防治腫瘤的復發的療程;對此,薩欣很形象地描述稱,「BioNTech的科學家團隊視為人體免疫系統的工程師,就像蘋果工程師基於強大的計算平臺開發iPhone手機軟體程式那樣」。未來,借助mRNA平台,能夠為大部分疾病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修復受損或患病的細胞。
截至今年上半年,BioNTech已開展19個早期試驗和12個臨床前專案。
不過,癌症疫苗的研發難度大,仍需要克服重大挑戰。其中一個重要挑戰就是由於形成腫瘤的癌細胞中含有多種不同的蛋白質,因此要讓疫苗針對癌細胞而不傷害健康組織是傳統技術無法克服的障礙;但在未來,通過mRNA技術將會達到更動態、精准的治療效果,這是與傳統癌症疫苗最大的不同。
雖然mRNA療法已在新冠疫苗上取得有效成果,且在安全性上獲得驗證,但它的保護免疫作用可能較弱。對於腫瘤的殺傷力可能不夠強,這是未來mRNA技術需要解決的難題。
醫界對mRNA技術未來發展前景仍無共識。(圖/摘自澎湃新聞頭條號)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隨著腫瘤治療技術的提升,未來治療性癌症疫苗的適用病症可能有限。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徐建青便表示:「未來10年腫瘤治療技術將發生巨大變革,治療性疫苗可能會因為溶瘤療法(Virotherapy)技術的突破而失去一部分價值,適用病症範圍也可能受限。」
所謂溶瘤療法是使用減毒處理過後的溶瘤病毒,搜尋染癌細胞,並於癌細胞內複製,而後釋放訊號,活化身體內的免疫機制,最後進行溶瘤反應,殺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