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在這!2022年「超額死亡」逾2萬人 公衛專家:根本是防疫失敗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衛福部近日公布國人2022年10大死因,新冠肺炎首度進入榜內,竟坐上第3名寶座。根據統計,去年整體死亡人數比前年多出2萬4266人,扣除死於新冠者1萬4667人,等於有8185人可能是間接死亡。公衛專家痛批,新冠有藥、有疫苗,是「不該死的傳染病」,竟成為第3大死因,並導致嚴重的超額死亡,是政府防疫失敗的證據。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19年,疫情尚未爆發前,全台整體死亡數為17萬5424人,比2018年增加2565人;2020年,新冠疫情第1年,因政府嚴守邊境,將病毒阻絕於境外,整體死亡數17萬3067人,比2019年減少2357人。

但在2021年,本土疫情爆發後,新冠確診死亡數為896人,整體死亡數卻增加1萬1105人,來到18萬4172人;去年政府宣布,要和病毒共存,Omicron本土疫情大爆發,確診死亡人數共1萬4667人,全國死亡數暴增至20萬8438人,超額死亡數比前年多1倍,多出2萬4266人,比2019年多出3萬3014人。

對於死亡數攀升,是否與超額死亡有關?羅一鈞指出,根據《經濟學人》數據,排除人口老化影響因素後,去年超額死亡數應為2萬2852人,而新冠直接導致1萬4667人的死亡,占母數64%,其餘8185人則是間接死亡,反映在其他慢性病的死亡中。

新冠肺炎造成的超額死亡仍存在!去年11月超額死亡比率約20%,今年3月略有下降,5月又再次回升,仍處於20%上下。今年新冠疫情已造成5157人死亡,羅一鈞預估今年死因統計中,新冠排名也會進入前10名,與糖尿病、高血壓疾病相當,落在第6至7名。

陽明交大公衛研究所兼任教授邱淑媞指出,去年新冠一口氣升至第3名死因,另外包括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人數都變多,同時因癌症死亡並沒有增多,她推測與新冠黑數無關,而與長新冠有關。

她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指出,感染新冠後的半年內,包括心臟、呼吸道、腎臟等疾病的風險都會增加,這是新冠肺炎的間接影響,會導致原有的疾病惡化,或出現新患者。另在自殺的死者中,老年人、青少年也有變多,這與疫情對心理衛生的衝擊有關。綜合以上3層面,她直言,政府的防疫是失敗的。

「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數字,就是死亡數。」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指出,去年新冠死亡數不斷攀升,當時他多次提出具體作為、發布死亡數分析,都被疫情指揮中心批評是「打擊士氣」,但新冠有疫苗、有藥物,是一種「不該死的傳染病」,若不能即時根據數據分析去檢討政策,例如疫苗接種策略或用藥指引,等於是放任死亡威脅。

詹長權指出,輕症免通報之後,基層醫師近來感覺到病例持續增長,5月已累計將近500死亡,推估6月會更高,可能翻倍,接近1000人死亡。他認為,現在每周開一次記者會說明疫情,卻沒有把死亡數講清楚,這是不對的。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