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太空中心團隊運用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等資料來源,觀測到2024年「母親節磁暴」引發橫跨數千公里的電離層電漿密度空洞,藉由解析電離層,有助提升太空天氣預報能力。

中央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2024年5月10日,一場極端太陽磁暴襲擊地球,引發全球電離層劇烈擾動,被稱為「母親節磁暴」,為近20年來最強的一次。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團隊,運用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福爾摩沙衛星七號、全球電離層規範3大資料來源,成功觀測到「母親節磁暴」引發橫跨數千公里的電離層電漿密度空洞。
中央大學團隊表示,研究發現磁暴期間,大西洋上空電離層中的電漿密度比其他區域低百倍,涵蓋範圍高達5000至8000公里;在空洞中心更出現罕見的雙峰結構,顯示在極端太空天氣事件下,電離層結構可能發生前所未見的變化。
另外,中大團隊也運用全球電離層規範,透過資料同化技術重建電離層三維電子濃度分佈,使研究更具全球性與系統性。
中大團隊提到,當磁暴引發劇烈電漿擾動時,可能導致GPS定位誤差、航空通訊中斷、衛星姿態失控等問題,透過這項創新研究,可理解極端磁暴在全球電離層造成三維結構的崩塌與重組,有助提升太空天氣預報能力,減少對民航、海運及防災通訊的潛在威脅。(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