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近日將在瑞士就關稅議題展開談判。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大陸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分析,雙方下半年可能漸進降低關稅,今年內有望降到40%左右的水準,之後美國會把手段轉向行業關稅。

根據首席經濟學家論壇視頻號等網路媒體,邢自強6日在「大摩宏觀策略談」指出,中美關稅談判窗口已經開啓,預計可能從6月份開始,雙方正式進入互動對話階段,今年下半年可能談話更深,在一些方面達成協議,雙方可能在年內把現在還高達107%的關稅率降到30%至40%左右。
他說,這是參考川普2.0階段關稅政策、製造業回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深度理解之後做出的判斷,即關稅會下調,但不會清零。最終美國對大陸的有效關稅可能還會保持在40%左右,考慮一些豁免後可能還在30%多。
他說,這種稅率仍處於高水準,對中美經濟都會有影響,但比起當前這種近乎脫鉤斷鏈式的影響更加可控。金融市場上,中美關稅率有望從高位逐步下調至更可持續水準,這將對市場信心產生積極影響。
邢自強指出,未來中美關稅形態將從國家層面逐步轉向行業層面,美國可能針對半導體、製藥等戰略性行業徵收行業關稅。這一轉變將使關稅政策更加精準化,但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不確定性。企業可能因為為期半年到一年的關稅調查和產業鏈重構的高昂成本而暫緩投資決策。
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8日訪問瑞士,10日起與大陸官員展開貿易會談。大陸外交部另宣布,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9日至12日訪問瑞士,訪問期間何立峰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貝森特舉行會談。

在這項中美經貿高層將會談的消息釋出之前,上觀新聞6日發出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的專訪。他表示,不要幻想能和川普形成一個能保持長期平衡穩定狀態的「大交易」。這是不切實際的。他隨時可能毀約,和他達成交易的難度越來越大。(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