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可怕隱藏癌王!8旬婦「疲倦、眼黃」已第4期 醫點9常見症狀

分享: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80歲的李奶奶由於疲倦、眼睛變黃,經家屬帶往醫院就醫,原以為是年紀大的關係,沒想到竟是膽道癌第4期。

80歲的李奶奶由於疲倦、眼睛變黃,經家屬帶往醫院就醫,原以為是年紀大的關係,沒想到竟是膽道癌第4期。(圖/photoAC)   

膽道癌的發生率、存活率與胰臟癌相去不遠,且不易診斷,致命率高,因而有「隱藏版癌王」之稱。亞洲人的膽道癌發生率較西方人高,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高齡長者、患有肝臟疾病、肥胖或糖尿病、有菸酒習慣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若出現黃疸、發燒、短時間內體重莫名下降、右上腹持續疼痛,或摸到腫塊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根據TVBS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白禮源主任強調,膽道癌的早期發現較難且治療發展較晚。早期能夠手術治療者,以手術切除為主;對於無法手術的晚期病患,則多以化療為主,但效果有限。隨著免疫療法興起,近10年來有些突破。臨床研究顯示,相較於單獨使用化學藥物治療,免疫療法合併化療可降低約20%的死亡風險,2年存活率甚至可提升1倍。

膽道癌並非是單一器官的癌症,而是分布在膽道系統的癌症總稱,種類包括肝內膽管癌、肝門癌、遠處膽管癌、膽囊癌,以及壺腹癌(壺腹癌有時被認為較接近小腸癌),而台灣較常見的膽道癌病人多為肝內膽管癌。

膽道癌10大高危險族群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白禮源表示,膽道癌在亞洲發生率較西方國家高,目前對於膽道癌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傾向認為是膽道系統慢性發炎所導致,呼籲10大高危險族群注意膽道健康,包括:

  • 先天膽道結構異常
  • 罹患膽道相關疾病,如慢性膽管炎、膽結石、膽管硬化症等
  • 肝病患者,如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等
目前對於膽道癌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傾向認為是膽道系統慢性發炎所導致。(圖/photoAC)   
  • 肝內結石
  • 肝臟寄生蟲感染
  • 經常接觸戴奧辛、亞硝胺等有害物質
  • 60歲以上高齡長者
  • 肥胖
  • 糖尿病患者
  • 有抽菸、酗酒習慣者

他建議,上述族群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若出現黃疸、發燒、短時間內體重莫名下降、右上腹持續疼痛或摸到腫塊等不明原因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台灣膽管癌患者多數為「肝內膽管癌」,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根據臨床經驗,有近7成膽道癌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合併局部淋巴結轉移或遠端轉移。

1.黃疸

2.持續性右上腹疼痛

3.體重下降

4.胃口不佳

5.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圖/photoAC)   

6.右上腹摸到腫塊

7.發燒

8.全身搔癢

9.尿液變深

白禮源醫師指出,膽道癌具有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治療棘手和預後差的特點,尤其轉移性膽道癌的5年存活率小於5%。統計顯示,手術後預後不佳,5年復發率達7~8成。接受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約20~30%。而轉移性膽道癌對化療的反應率20~30%,抗藥性相當嚴重。

目前化學藥物治療加上免疫藥物的合併療法已被列為晚期膽道癌的第一線治療。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與單用化療相比,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其中約30%病友腫瘤明顯縮小,整體存活期12.8個月,更有超過25%病友存活期大於2年。

這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可加強免疫系統功能,增強清除癌細胞的功能,與化療藥物相輔相成;且免疫藥物一旦發揮作用,較不易出現抗藥性,可持續發揮穩定控制效果。

由於可以提升治療效果,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目前已是晚期膽道癌治療的標準治療方式。然而新興治療相對也增加病友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台灣癌症基金會除了持續疾病衛教,呼籲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也期盼免疫療法有機會早日納入健保給付,幫助病友減輕治療壓力。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