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研擬《財劃法》修正草案,計劃大幅調整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方式,引發台北市政府強烈反彈。財政部擬將普通統籌稅款優先全額補足各縣市基準財政收支差額,並將「營利事業營業額」指標權重由現行30%大幅下修至8%,北市財政局對此表達堅決反對立場。
財政部21日下午召開「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方式」研商會議,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表示,在保障統籌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不低於2025年規模7177億元前提下,將以優先滿足基準財政收支差短、納入財政努力機制及考量基本建設需求為架構,預計年底前提出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

北市財政局在會中明確表達反對立場,指出財政部版本將財政努力指標中「營利事業營業額」指標權重大幅降低,完全忽視地方政府財政努力。此外,北市府認為基本建設需求指標忽視商業及服務業,將造成各產業發展不均衡,影響地方建設,同時未考量城鄉土地價值與管理成本差異。

同日與會的桃園市政府則呼籲財政部公開各縣市分配試算金額,讓地方能理性評估影響,並應說明「擴大統籌稅款規模」的具體內容與保障機制。桃市府建議將「彌補基準財政收支差短」回歸一般性補助,並提供全國明細作為公平依據,同時強調財政調節不應僅以「增幅」為準,應兼顧區域平均金額,確保量體平衡。
桃園市府官員感嘆,中央早已清楚各縣市建議與立場,但會議僅是要各地方政府發表意見,卻無任何採納,也未提供具體試算數據,令人遺憾。桃園市政府強調,修法應兼顧公平、透明與效率,中央唯有充分聆聽地方聲音,才能建立合理、永續的財政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