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新突破!小結節診斷率提升至86.7% 揪出1.5公分病灶

分享:

台灣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團隊發表突破性的肺癌診療技術,透過改良式經肺實質導航支氣管鏡,結合虛擬導航與穿肺實質取樣方式,成功克服傳統診斷方法的限制。這項創新技術不僅將診斷率提升至86.7%,更能一次性完成診斷與治療程序,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Surgical Endoscopy》。

59歲女性因經檢查發現右上肺葉有約1.5公分的毛玻璃結節,醫療團隊運用新技術進行診療,成功診斷出早期第一期肺腺癌並完成治療,術後追蹤至今未見復發。(示意圖/Pexels)
59歲女性因經檢查發現右上肺葉有約1.5公分的毛玻璃結節,醫療團隊運用新技術進行診療,成功診斷出早期第一期肺腺癌並完成治療,術後追蹤至今未見復發。(示意圖/Pexels)

肺癌已經是台灣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罹癌人數最多,且存活率與發現早晚密切相關,若能在第0期或第1期確診,5年存活率可望超過9成。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醫師蔡遠明指出,雖然國健署目前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服務,但在後續診斷上仍面臨挑戰。傳統支氣管鏡檢查對於週邊病灶的診斷率偏低,小於2公分的病灶診斷率僅約33%,大於2公分者約62%。

新技術的實際應用案例中,一名59歲李姓女性因長期咳嗽且有家族肺癌病史,經檢查發現右上肺葉有約1.5公分的毛玻璃結節。醫療團隊運用新技術進行診療,成功診斷出早期第一期肺腺癌並完成治療,術後追蹤至今未見復發。

雖然國健署目前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服務,但在後續診斷上仍面臨挑戰。(示意圖/Pixabay)
雖然國健署目前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服務,但在後續診斷上仍面臨挑戰。(示意圖/Pixabay)

蔡遠明醫師進一步說明,這項新技術不僅提高了診斷精準度,還能大幅縮減手術時間,從原本需要1.5至2小時縮短至約1小時。醫療團隊未來將持續優化技術,整合支氣管鏡穩定系統與運算平台,以期擴大臨床應用範圍。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