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醫師病逝「南迴醫院宣布暫緩」 前立委透露:受制地方政府

分享:

台灣醫療資源城鄉差距懸殊,台東縣每平方公里僅有0.09名醫師,與台北相差達465倍。其中南迴地區更是超過100公里範圍內都沒有醫院,曾擔任南迴公益大使的鍾欣凌曾在宣傳影片中提到「你想像一下,從台北一路往南,經過桃園、新竹到苗栗,沿途都沒有醫院!」當地民眾常須遠赴台東市區就診,而且車程至少1小時以上才能到達最近的大型醫院,更別提生死關頭時該如何救命。

「超人醫師」徐超斌病逝,也讓南迴醫院再度成為焦點。(圖/徐超斌醫師臉書)
「超人醫師」徐超斌病逝,也讓南迴醫院再度成為焦點。(圖/徐超斌醫師臉書)

剛病逝的「超人醫師」徐超斌為建立南迴醫院努力多年,2023年時決定不等了,先行成立「南迴診所」。徐超斌當時坦言,南迴人口外移嚴重,留下來的老弱絕大多數都是貧苦窮困的家庭,要在這裡蓋一間略具規模的醫院在現實經營上有極大的難度和挑戰,因此南迴醫院的設立計畫遲遲未能通過,但是十幾年過去,這裡民眾的醫療需求仍在,他們決定不等了,先讓醫護人員進駐,把診所成立,他當時強調,仍沒有放棄醫院夢想,只是先從基層開始做起。

隨著徐超斌病逝,南迴醫院再度成為話題,前立委賴坤成在臉書發文感懷徐超斌時,除了說道與徐超斌父子的結緣過程,也透露「南迴醫院曾有南部醫學中心願意協助,卻一直受制於地方政府的理念相悖而不是那麼順利,超斌還是不氣餒,冀望靠民間力量來圓夢,也成立基金會一直堅持著,即至臨終,還是未能親睹夢想成真……」。

南迴基金會昨(19)日宣布將暫緩建院計畫。基金會說明,原先的最大任務是籌建南迴醫院,「然而,在病患基數不足、醫護人力有限的現實下,必須反思:蓋醫院真的是唯一的答案嗎?」,故經過審慎評估,基金會決議將有限資源投入更能長久支撐的「行動醫療模式」,務實回應南迴的真實需求。

基金會也透露南迴行動醫療計畫三部曲布局,包含南迴居家護理所(2021年8月成立),以居家護理走進病人家中,讓「客廳成診間、臥房變病房」,解決偏鄉交通不便;南迴診所(2023年6月正式營運),設於臺東縣大武鄉,以「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雙軌並行,並與臺東、高雄醫療機構建立轉介與支援網絡;未來將持續擴大「行動醫療」規模,發展出跨區域、跨機構的醫療合作網,逐步建構完整的偏鄉醫療模式。

南迴基金會昨(19)日宣布將暫緩建院計畫。基金會說明,決議將有限資源投入更能長久支撐的「行動醫療模式」。(圖/徐超斌醫師臉書)
南迴基金會昨(19)日宣布將暫緩建院計畫。基金會說明,決議將有限資源投入更能長久支撐的「行動醫療模式」。(圖/徐超斌醫師臉書)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過去為了蓋醫院,他曾多次與徐醫師討論規劃。他回憶曾告訴徐醫師,單靠一人之力成立醫院相當困難,即便有基金會支援也並非易事,因為就人口數跟醫療人力而言,很難再去成立一個醫院。石崇良指出,當時台東緊急醫療中心評估擴大規模,中央與台東市合作選址,重新興建三層樓、擴大科別的新大武衛生所與緊急醫療中心,並由台東馬偕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高醫及奇美醫院協助,24小時運作,具備夜間及假日急診功能,並提升設備,包括內視鏡、超音波和遠距醫療等。

石崇良說,目前大武衛生所跟緊急醫療中心已像一個小型醫院具備的功能,也多虧了有徐超斌一開始的想法,這才持續討論出來,有了目前的大武醫療提升計畫。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