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長期借貸成本本週持續承壓。對此,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卻指出,債券市場仍未完全反映出美國面臨的財政挑戰。

史迪格里茲於美東時間5日在義大利安布羅塞蒂論壇(Ambrosetti Forum)上,接受《CNBC》主播塞吉威克(Steve Sedgwick)採訪時表示:「我認為美國政府的融資能力仍可維持。」但他提醒,市場對政府財政管理信心不足的跡象,已反映在未來10年實質利率的推估上,該數值從2%升至約2.5%,「我同意這種看法,而且我認為市場的反應往往偏慢。」
他也批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主張,認為關稅收入填補財政赤字的作法並不現實,「川普忽略的一點是,企業需要時間調整供應鏈。短期內仍得依靠舊的進口路徑,於是只能支付高額關稅。但供應鏈終究會改變,企業會找到最低關稅的進口方式,一旦完成調整,關稅收入便會下降。」
他進一步強調,美國實際的財政狀況可能比現有的表面數據更糟,而且短期內雖有高額關稅收入,但長遠來看並不可靠。
近期,美國財政赤字的問題愈發受到關注。3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本週初曾短暫突破5%,原因是美國聯邦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s of appeals)裁定川普2.0宣布的關稅政策屬於非法,市場因此擔心華府可能需退還已經徵收的數十億美元關稅收入。
今年有多份分析指出,川普的預算計畫將在未來10年增加數兆美元赤字,而當前赤字規模已超過GDP的6%。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富文(Jason Furman)受訪時直言,川普政府的高赤字路線基本上已被「鎖死」了。
「他們減稅又削減支出,之後再加徵關稅。表面上這些措施在財政上互相抵銷,但問題是,這等於默認美國容忍約占GDP 6%到7%的赤字,並接受債務持續攀升。」富文指出,雖然這不至於立即癱瘓美國經濟,但將帶來負面後果,例如推高房貸利率、惡化企業投資環境。他同時提醒,沒有人能精準判斷美國高額舉債何時會觸發真正的危機。
此外,今年美債市場的走勢經常脫離傳統「避險」邏輯。在過去股市下跌通常會推升美債需求,但川普的關稅政策卻導致債市殖利率上升。
對此,安本集團公司(Aberdeen Group plc)固定收益全球主管蒙迪洛(Jonathan Mondillo)指出,債市投資人對關稅收入的期待存在矛盾,「在看到實際關稅收入之前,市場擔心關稅會拖累成長、推升赤字,迫使政府發行更多債券。現在雖然開始看到部分收入,但長期美債的憂慮仍然沉重。」
至於美國與歐盟近期達成的貿易協議,史迪格里茲直言布魯塞爾「吃虧了」。他指出,歐洲雖然避免了最糟糕的30%關稅,但協議整體而言對歐盟不利,「歐洲可能只是盡力在壞的結局裡找最好的結果,但這並非單純的貿易問題,還涉及防務。歐洲深知自己正處於戰爭狀態,美國也清楚,但歐洲缺乏獨立的防禦能力。」史迪格里茲強調,早在2017年川普首次上台時,歐洲就應該意識到美國不再是可靠的合作夥伴,如今得到的協議只是無奈中最好的結果。(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