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復興區多數屬於偏遠山區,常因氣候因素導致道路中斷,該區域內需要慢性病處方藥的民眾,常因物資送不來而面臨生命與健康的威脅。對此,國民黨立委邱若華建議衛福部,可以通過修法,讓偏鄉在面臨緊急狀況時,可以利用無人機送藥。

邱若華在臉書以「偏鄉送藥新思維,醫護人力要補齊」為題發文表示,桃園市復興區多數屬於偏遠山區,一旦遇到颱風或豪雨,經常面臨道路中斷的窘境。這不只帶來交通不便,更是對當地民眾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例如定期洗腎的病患、需要慢性病處方藥的居民,當道路中斷、物資送不進來時,該怎麼辦?
邱若華在立法院藉由總質詢的機會,向行政院與衛福部提出「無人機送藥」的具體建議,因為前一陣子台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合作在復興區建立了洗腎中心,並且開始嘗試「無人機送藥」計畫,雖然目前技術面可行,但問題卻卡在「法規」和「制度」。
由於現行《藥事法》規定,藥物一定要由藥師親自交付給病人,這項規定都市或一般地區再合理不過,然而在偏鄉或災害發生的緊急狀況中,就會變成限制。「無人機飛進山區、把藥品安全送到,是可以做到的,但法規不鬆綁,就永遠無法實現。」
邱若華要求衛福部儘快檢討《藥事法》,三個月內提出完整的示範計畫報告,並考慮在「緊急狀況」下能夠展現彈性,推動無人機送藥並搭配視訊藥師指導。這不是要降低用藥安全,而是讓「安全」能走進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
此外,邱若華也直言「醫療人力不足」的相關議題,尤其桃園市立醫院總院即將興建,未來會提供24小時兒科急診和婦幼長照服務,「但光有建設是不夠的,大家更擔心到時有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力?」
邱若華續指,目前國內有超過30萬人擁有護理師證照,但實際投入臨床的只有19萬人,等於有超過10萬名護理師「不進醫院」,更驚人的是,新鮮人進到醫院後,很多人在三個月內就離職!
邱若華認為,護理師「不進醫院」的原因就在於薪資待遇低、工時長、壓力大、生活品質差,因此很多人撐不下去。她也為此向行政院長、衛福部長強調:不能只是感謝護理人員辛苦,更要拿出具體制度來留住他們! 包括改善輪班制度、提高夜班獎勵金、提供更多彈性工時與家庭支持措施,這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邱若華最後強調,「偏鄉送藥」與「醫護留任」,看似兩件事,其實都代表台灣的醫療制度要跟上時代,才能撐住人民的健康。她也呼籲行政團隊,適時檢討制度與法令,讓每一位民眾,不論住在哪裡,都能擁有基本的醫療保障、讓醫療不再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