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9年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關係日趨緊張,解放軍戰機、船艦不時逾越台海中線,普遍認為此舉只會激化台灣人民更支持民進黨。不過德州大學教授林澤民近日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有別於過往解放軍擾台有利於民進黨的印象,2024年總統大選期間,擾台相關報導增加反而使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獲得更多泛白及中立選民支持。

林澤民與影響力數據公司董事總經理陳丕舒在中研院政治研究所以「中國軍機擾台對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2024年總統大選的多層次分析」為題發表研究成果。研究採用影響力數據公司資料,以及《美麗島電子報》於2024大選前針對藍綠白三黨候選人所做的109波選前滾動式民調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共機擾台對台灣民眾的投票意向需經由媒體報導才會發揮效果。以生理性別為男性、年齡20-29歲間的大學教育程度選民為例,當共機擾台報導增加時,泛綠選民支持賴清德的機率並無顯著增加,但泛藍選民支持侯友宜的機率則明顯下降。

林澤民指出,最令人意外的是,共機繞台的最大受益者是柯文哲,特別是在泛白及未表態的中立選民中,轉而支持柯文哲的比率最為顯著。這樣的研究結果在分析所涵蓋的男性選民各年齡層都呈現相同趨勢。
對於研究結果,林澤民分析,泛藍選民減少支持侯友宜,可能是因為藍白支持者不認為他有能力處理兩岸議題。相反地,未表態及泛白選民則認為,當陸威脅升高時,柯文哲比其他兩位候選人更能處理兩岸關係,因此在數據上呈現支持柯文哲的傾向。
林澤民進一步解釋,研究將兩岸關係框架設定為膽小鬼賽局,其中存在兩個納許均衡:一是目前兩岸「台灣擁有主權、大陸維持現狀」的狀況,二是隨著大陸崛起,試圖透過灰色侵擾、心理戰手段,扭轉為「一國兩制」的情況。他表示,對戰爭的恐懼會造成台灣鷹派與鴿派的聲勢轉移,若民眾害怕戰爭,鴿派聲音會增加,主戰的鷹派聲音則相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