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5)日針對大陸吉林大學舉辦的「北國風情冬令營」發函國內各大專院校,指出該交流活動涉及單方面落地招待,恐有「假交流真統戰」疑慮,提醒師生不要參與或協助宣傳,以避免違反相關法規。

教育部表示,近期收到許多學生及家長反映,經向各校了解後,確認「北國風情冬令營」確實存在「落地招待」等不合理情況。教育部強調,兩岸教育交流應本於「對等尊嚴」及「健康有序」原則進行,且不得違反《兩岸條例》等相關法規。為確保交流品質,教育部已制定「公告及辦理兩岸教育交流活動自我檢核表」,要求各校檢核項目包括主辦單位是否為黨政軍或政治性團體、活動名稱是否矮化、行程是否涉及統戰、不合常理的招待等。
對此政策,學界出現不同聲音。台師大政治所教授曲兆祥指出:「落地招待在過去兩岸關係好時不是問題,近年則特別敏感,但實際上也沒有違法,否則教育部不會稱『不宜』。」他認為這是行政機關常用的嚇阻手段,目的在減少校際間實體交流。

文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莊伯仲則表示:「我方大學與姐妹校間多屬禮尚往來,他們來我們也回禮。」他以訪問學者為例,說明台灣學者赴大陸時,陸方提供機票、住宿等待遇實屬常見,「何謂不合常理的招待,尚待定義清楚。」
1位不具名的私立大學教授也提到,今年5月數間私立大學校長原計畫赴大陸交流但被勸阻,導致系上認為「校長都不去了,師生更不能踰矩」。他指出,近年陸方有新的出土文物、新的探勘結果,「其實大家也想去看看」,但礙於政策限制,許多學術交流改以線上方式進行。
教育部回應表示,此舉是基於主管機關職責,提醒各校確實遵守相關法規,並已多次要求大專校院加強內控機制及自我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