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支持家暴加害人電子監控  立委王育敏:力拚本週五完成一讀

分享:

實習記者趙楷生/綜合報導

近兩個月內,全台已發生三起震驚社會的家暴兇殺案,包括7月7日新北市土城謝姓男子殺害妻子及小姨子、7月30日台北市信義區割喉命案,以及8月6日嘉義縣黃姓婦人殺夫事件,讓外界質疑現行防護機制的不足。

國民黨立法委員王育敏。(圖/王育敏辦公室提供)
國民黨立法委員王育敏。(圖/王育敏辦公室提供)

國民黨立法委員王育敏於本月6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上提出主張,應對家暴加害人實施電子監控,並引入國際經驗強化防治措施。最高檢察署於8月8日對此表達支持,並表示將建請主管機關規劃科技監控方案,以防止悲劇重演。王育敏表示,已經送出修法、排入議程,力拚在本週五(15日)院會完成一讀,盼早日終結受害者的惡夢。

王育敏指出,家暴受害者需要繼續生活與工作,卻常時刻面臨潛在威脅。她強調,法國自2019年起對高風險家暴加害人實施電子監控,西班牙與美國部分州亦已採行類似制度,推行後致命攻擊案件顯著下降。透過電子腳鐐與即時定位系統,受害者可提前掌握加害人動向,爭取避難或報警時間,而台灣目前已具備相關技術條件,應立即行動。

透過電子腳鐐與即時定位系統,受害者可提前掌握加害人動向,爭取避難或報警時間,而台灣目前已具備相關技術條件,應立即行動。(圖/王育敏辦公室提供)
透過電子腳鐐與即時定位系統,受害者可提前掌握加害人動向,爭取避難或報警時間,而台灣目前已具備相關技術條件,應立即行動。(圖/王育敏辦公室提供)

最高檢指出,研究顯示,當被害人選擇求助、脫離或聲請保護令時,往往會激化加害人的反應,使其人身安全風險升高。因此,法院在核發保護令時,若能針對高風險個案同步導入科技監控,將有助於防止危害發生。最高檢並表示,國內災防告警系統已相當成熟且為國人熟悉,主管機關可規劃善用此一基礎,加速落實科技防護。

王育敏強調,家暴不是單純的家庭糾紛,而是社會安全與人權的重大議題。(示意圖/資料照)
王育敏強調,家暴不是單純的家庭糾紛,而是社會安全與人權的重大議題。(示意圖/資料照)

王育敏最後強調,家暴不是單純的家庭糾紛,而是社會安全與人權的重大議題。她呼籲,立法院應展現決心,不再讓保護令淪為紙上談兵;政府應結合科技與法律力量,給予受害者真正的安全保障。「每一次的遲疑,可能換來的就是一條無可挽回的生命,已經沒有時間可以再等。」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