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大學發表歷時25年、80歲以上「超級老人」追蹤研究成果,發現他們擁有年輕20至30歲記憶力的「關鍵秘密」,除與神經元有關,也可能是樂於與外界保持「高度連結感」。

綜合外媒報導,這份研究分析近300名80歲以上「超級老人」(SuperAgers)的大腦結構,研究結果刊登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研究共同作者、精神病學副教授格芬(Tamar Gefen)指出,團隊針對近80名超級老人的大腦進行解剖,並與神經功能正常的同齡人相比較,發現其記憶中樞的「Tau蛋白」纏結明顯較少,但「β類澱粉蛋白斑塊」卻無明顯差異。
研究進一步發現,「超級老人」擁有更大的內嗅神經元、以及更多紡錘體神經元,而這些結構分別掌管記憶與社交行為。值得注意的是,格芬說,「超級老人」具有高度「連結感」,「不一定是社交連結,有人與土地連結,有人與祖先、孫輩或是藝術連結。」她強調,「你不會看到很多與世界脫節的超級老人。」
85歲的雅克利(Sel Yackley)是這項計畫的一員,她熱衷製作首飾、參加合唱團、為無家可歸的人編織帽子與圍巾,平均每晚睡眠達7.5 小時,她表示,「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吃得健康,並且多與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