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欣幸揭民進黨危機:年輕族群「結構性失望」

分享:

日本政治學者、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於1日在臉書發文分析726大罷免的政治效應,指出這場罷免戰雖已落幕,但對民進黨造成的衝擊仍在持續發酵,特別是在年輕族群中的「結構性失望」問題,可能影響2026年縣市長選舉與2028年總統大選。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民進黨出現「結構性失望」。(圖/翻攝自小笠原欣幸臉書)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民進黨出現「結構性失望」。(圖/翻攝自小笠原欣幸臉書)

小笠原欣幸在日本《東洋經濟》Online專欄中指出,這次針對國民黨24位立委的罷免案全數未過關,選民以反對票壓過同意票的結果,等同對民進黨政府的一次清算。他強調,這對賴清德與民進黨而言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失敗,代表政治能量的全面潰退。

小笠原欣幸認為,大罷免的結果對賴清德與民進黨而言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失敗。(圖/中天新聞)
小笠原欣幸認為,大罷免的結果對賴清德與民進黨而言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失敗。(圖/中天新聞)

分析選情變化,小笠原欣幸表示,民進黨在2020年總統大選時,靠著「抗中保台」讓蔡英文以57%的高得票率勝出。但到了2022年九合一選舉與2024年總統大選,這項主張的號召力明顯減弱。特別是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民眾黨柯文哲成功吸納大量年輕與中間選民,導致賴清德的得票率僅剩40%,比起蔡英文的得票率大幅下滑17個百分點。

總統賴清德。(圖/中天新聞)
總統賴清德。(圖/中天新聞)

針對年輕族群的流失,小笠原欣幸分析,這反映的不僅是政策疲乏,更是一種結構性的失望。他指出,蔡英文2016年提出的「公平正義」訴求,在八年執政後仍未實現,年輕世代面對房價高漲、薪資停滯與就業不穩的壓力,對民進黨政府的失望與日俱增。

小笠原欣幸在臉書上坦言,年輕選民雖不見得支持中國大陸或信任國民黨,但他們對「維持現狀」的價值產生質疑,這種質疑源自於切身生活的無力感,而非政治勢力的煽動。他同時提醒,民進黨若持續以「抗中」來鞏固支持,恐怕只會讓選民越來越無感。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