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表於《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的研究顯示,透過血液檢測可望提前預測失智風險。研究分析超過4萬筆血液樣本,追蹤長達17年,成功找出年輕腦與早衰腦的差異特徵,研究結果顯示擁有極度年輕大腦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可降低高達74%。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俊宇指出,研究發現擁有年輕大腦的族群具有特定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進行高強度運動,以及飲食習慣傾向多喝茶和攝取低油脂蛋白質。
陽明交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誼佳解釋,腦齡是與實際年齡的比對指標。當腦部退化速度快於正常速度,即被視為急速退化的大腦;反之,若腦齡小於實際年齡,則被認為具有保護因子。
研究進一步發現,擁有極度年輕大腦的保護效果,相當於體內攜帶兩個APO E2基因,這是目前學界已知最強的晚發性阿茲海默症保護基因。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詠萱表示,若攜帶一個APO E4基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2至3倍,攜帶兩個則上升至8至15倍。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凌郁翔強調,大腦的膠淋巴系統是重要的排毒機制,主要在睡眠時進行排毒工作。保持愉快心情和良好睡眠習慣,對維持大腦健康極為重要。
臺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王嚴鋒教授建議,預防腦部退化的關鍵在於控制三高(血壓、血糖、血脂),並養成少油、少鹽、少糖、多運動和多社交的健康生活型態。陽明交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誼佳也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搭配規律運動,有助減緩腦部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