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黴漿菌感染症」是什麼?「10大QA」傳播途徑、症狀治療一次看

分享: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近期大陸傳出肺炎黴漿菌開始流行,台灣也出現病例,許多人都在關注「黴漿菌」相關的話題,「肺炎黴漿菌感染症」一詞也經常出現在社群平臺及新聞媒體中。

(圖/Pexels)

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可以發現,「黴漿菌」近三個月的網路聲量共有2,551筆,從趨勢圖中能明顯看出其討論度在近期上升。究竟「黴漿菌」是什麼,又該如何避免「肺炎黴漿菌感染」呢?《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整理了相關資訊,帶您一次了解。

什麼是「黴漿菌」?

雖然帶有「黴」字,但黴漿菌並非「黴菌」,而是一種非典型細菌。黴漿菌只略大於病毒,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為目前發現最小並且可以自行複製的病原體。需要注意的是,肺炎黴漿菌沒有細胞壁,因此許多常見抗生素都對它無效。

疾管署指出,肺炎黴漿菌會經由人傳人傳播,像是咳嗽、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都是傳播媒介。

潛伏期有多長?哪些人需要注意?

肺炎黴漿菌的感染常見於年輕人、學齡兒童,潛伏期通常為1至4週,其中以家戶內的傳播最常見,在校園、大學宿舍、軍隊、護理之家、醫院等場所生活或工作的人,感染風險較高。

感染肺炎黴漿菌會出現什麼症狀?

感染肺炎黴漿菌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孩童狀況尤為明顯。常見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長期咳嗽(數週或數月)等。此外,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常見症狀有黏液痰、發燒、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小於5歲的幼童感染時較少發燒,但可能會出現喘嗚(wheezing)、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圖/Pexels)

黴漿菌肺炎和一般肺炎有什麼不同?

由肺炎黴漿菌造成的肺炎和一般肺炎比起來,症狀通常較輕微,但持繼較久,因此黴漿菌肺炎也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

可能有什麼併發症?

感染後少數人會出現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

如何預防感染肺炎黴漿菌?

疾管署表示,肺炎黴漿菌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建議若出現呼吸道症狀,尤其是咳嗽時,須戴上口罩;在咳嗽或打噴嚏時可以用紙巾掩住口鼻,之後將紙巾丟棄,若手邊沒有紙巾也可以改以上臂、手肘代替,但切勿直接用手;平時也要落實以肥皂勤洗手,並且至少搓揉20秒,也可以乾洗手替代。

感染過後會有免疫力嗎?

感染過肺炎黴漿菌後並不會產生終生疫力,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黴漿菌肺炎要怎麼治療?

多數感染黴漿菌肺炎的人可以自行痊癒,若發展成肺炎,醫師會開立抗生素治療。不過近年來各國研究顯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有增加的情形,因此治療困難度上升。疾管署建議,對於疑似感染肺炎黴漿菌的患者,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可以考量其年齡與臨床表徵嚴重程度,參考國內外臨床指引進行治療。

可以自行停藥嗎?

患者應遵照醫囑完成抗生素療程,不建議自行停藥。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