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中藥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台中藥行數量從30年前的1.5萬家,大幅縮減至現今僅剩7000多家,若依此趨勢發展,預計未來10年內恐將銳減至不到3000家,整體產業發展令人堪憂。

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慶堂指出,中藥行數量近10年來幾近腰斬,影響約莫萬人就業機會。該公會榮譽理事長馬逸才更進一步表示,中藥商數量銳減不僅影響從業人員生計,更可能危及中藥廠、中醫診所的中藥材供應鏈。
為因應產業困境,衛福部於今年3月公告《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解釋令,放寬中藥販售資格認定。新規定開放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且修畢中藥核心課程,並具備一年以上中藥販賣實務經驗者,得以申請登記為中藥販賣業藥商。
然而,此項解釋令卻引發藥界爭議。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質疑此舉有規避專業監管之嫌,認為「修幾門課就能賣藥」將危及民眾用藥安全。對此,中藥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馬逸才則強調,新規定並不涉及調劑業務,僅為協助產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