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後誕生3座堰塞湖 阿里山水漾森林成觀光景點

分享:

台灣因地處板塊交界帶,地勢陡峭且地質破碎,容易因地震或颱風豪雨形成堰塞湖。根據《翻轉地理教室》粉專分享,目前台灣仍有多處堰塞湖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包括陽明山夢幻湖、花蓮鯉魚潭,以及因921地震形成的阿里山水漾森林等地。

因921形成的水漾森林是熱門的登山景點之一。(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堰塞湖廣泛定義為河流因土石崩塌堵塞而成的湖泊。成因有分:降雨、地震、河道侵蝕等。存在時間有些短則幾小時,長則數千年不定。危險性包括,壩體結構較鬆散,易受沖刷、侵蝕或蓄水量持續上升,造成大量湖水潰決對下游地區造成劇烈的破壞。

翻轉地理教室》臉書粉專分享,陽明山夢幻湖、花蓮鯉魚潭、阿里山水漾森林等地都是台灣目前有的堰塞湖。陽明山的夢幻湖形成於約5600年前,是因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同樣位於陽明山的竹子湖地區,則曾是火山熔岩堰塞湖,後來因湖水切穿湖盆下緣而流失。花蓮縣的鯉魚潭則是由木瓜溪及花蓮溪支流河流改道所形成的沖積堰塞湖,現已成為花蓮重要的觀光景點。

花蓮鯉魚潭。(圖/中天新聞)

《翻轉地理教室》粉專指出,在921地震時,南投縣國姓鄉的九份二山因嚴重崩塌,形成「澀子坑」和「韭菜湖」兩處堰塞湖。經過20多年的整建治理,目前已解除潰堤風險,轉型成為新興觀光景點。同樣是921地震後出現的阿里山水漾森林,則是因石鼓盤溪上游河道遭土石堵塞而形成,周圍的山林因長期浸泡湖水枯死,形成獨特的枯木景觀,吸引許多遊客前往朝聖。

粉專表示,在台灣歷史上,最早被記錄的堰塞湖是1862年因地震形成的草嶺潭,其後因地震、豪雨等因素,曾反覆形成5次堰塞湖。而根據《公視新聞網》報導,自1970年以來,台灣至少出現過88處堰塞湖,顯示這類地形景觀在台灣並不罕見。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