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推動關稅戰,試圖將製造業引回美國本土,但《紐約時報》最新分析指出,此舉可能導致美國在亞太地區長期建立的影響力遭到侵蝕,反而讓大陸趁虛而入,填補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是經過數代人耐心經營建立的成果,二戰結束後,美國外交官制定了一項戰略,將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世界最繁榮地區編織成政治和經濟集團,並透過北約、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防務條約建立安全聯盟,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能維持數10年。
然而,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增長,美國的主導地位已逐漸減弱。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就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這項協定原本可以加強美國的影響力並制衡大陸,但目前大陸已成為幾乎所有亞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並在該地區扮演主要經濟力量的角色。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對越南、泰國、印尼、孟加拉和斯里蘭卡等高度依賴貿易的發展中經濟體造成嚴重打擊,因為這些國家可能面臨高達32%至44%不等的關稅,其中斯里蘭卡更可能面臨44%的最高稅率,而正在從民主革命後復甦的孟加拉國則可能面臨37%的關稅。
雖川普團隊中仍有成員傾向維持或擴大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承諾,但《紐約時報》認為,即便未來美國政府更迭或關稅政策取消,也難完全恢復過去在亞太地區具有優勢的商業和軍事影響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