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中西醫看法大不同!醫結合兩者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NOW健康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健保資料庫發現,因精神相關疾病就醫人數2021年達145.4萬人,較10年前的2012年94.0萬人,成長約54.8%;另觀察統計數據,領有慢性精神病重大傷病卡近20萬病人中,約有5成是思覺失調症,顯示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正逐年增加,需要長期治療。

針對思覺失調症的病理原因,西醫認為與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出現異常有關,目前也有最新研究顯示可能是腦皮質麩胺酸(Glutamate)錐體細胞功能降低,進而影響患者的思考覺知功能。然而,中醫則認為思覺失調症是因五臟的情志對應功能失衡,像是肝火旺盛就會使情緒變得不穩定、暴躁易怒、神經緊繃,大部分患者都是多個臟腑出狀況,因此合併許多症狀出現。

佑德中醫診所院長張賜興醫師就中醫理論舉例說明,易怒是肝的問題,笑而不止是心臟的問題、驚恐害怕是腎的問題、悲傷過度是肺的問題、憂慮及思慮過度是脾的問題。倘若患者的身體正氣及免疫力不夠強,邪氣就容易入侵臟腑,進而引發疾病,也就是先天體質不佳,加上後天生活習慣不良和壓力刺激,導致臟腑出問題,則易促發思覺失調症。

典型的思覺失調症包含許多症狀,張賜興醫師提到,有些患者會表現出情緒障礙如煩躁易怒、畏縮、情緒不穩定及行為障礙,有些人則會情感冷漠、自我封閉、憂鬱等,嚴重甚至出現幻聽、幻覺,妄想以及認知功能障礙,通常都是同時併發上述多種症狀,因此需要耐心積極治療。張賜興醫師說明,西醫擅長先穩定控制住患者的躁動情緒,讓症狀快速緩和下來;中醫擅長由內而外調控臟腑與疾病症狀相對應點,透過內服中藥、針灸及推拿改善五臟六腑,經脈氣血循環阻滯等根本問題,中、西醫兩相配合治療,對於病患來說會是較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張賜興醫師舉例,現年30歲的萱萱(化名)在2021年被醫院診斷出患有思覺失調症,一直透過精神藥物控制症狀,直到2022年3月開始接受中醫診治,萱萱的症狀包含睡眠品質不佳、幻聽、幻覺、焦慮、疑他性、有自殺心理且易受驚嚇,因此幾乎躲在家不敢出門;生理上的症狀則有腸胃差、月經不順、脊椎側彎、鼻子過敏等。經過前3個月持續每天回診接受針灸、推拿改善氣血循環,使阻塞的五臟通暢,以及每日定時口服中藥治療後,萱萱的症狀有明顯好轉,後續逐漸減為每週回診約3至4次。直到2022年底,歷經9個月的中醫治療,萱萱的思覺失調症及其他身心症狀已幾乎消失,如今能正常與人互動、情緒穩定,不需再靠精神藥物維持,中藥的服用頻率也大幅降低,進而可以上班,過著正常生活的日子。

張賜興醫師提醒,即使醫師診斷認為患者痊癒,仍須隨時將中、西藥備在身邊,以防有突發狀況導致再次發病。除此之外,保持充足的睡眠且避免熬夜是根治疾病的基礎,飲食方面如咖啡因、辛辣物等刺激物,以及發酵品如麵包、饅頭、酸菜等,還有甜點、零食、汽水、冰品都須忌口;可以適量攝取蔥、薑、蒜、胡椒、香草、迷迭香等香辛料,能幫助消化、開心孔、通九竅,使人心情愉悅、放鬆,只要耐心配合中、西醫治療,就可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文章授權轉載自《NOW健康思覺失調症患者耐心治療回歸正常生活 中西醫各有所長
【延伸閱讀】
別被「沉默殺手」打敗! 國健署籲國人定期量血壓預防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