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林佳龍22日召開「醫療衛生外交諮詢小組」首次會議,期許醫療外交從「援助」走向「共創共構」模式,透過「以醫帶產」精神協助友邦建立完整醫療生態系,同時向世界展示台灣醫療實力。

林佳龍上午在臉書發文表示,22日他與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在台北賓館召開「醫療衛生外交諮詢小組」首次會議,邀集醫療產業界、公協會代表與會,盼透過平台交流與集思廣益,共同研議推動台灣醫療外交的整體策略。
林佳龍說,他在會上分享近期兩次出訪友邦經驗。年初擔任總統特使率團訪問帛琉期間,代表團成員遭遇車禍,還好有隨行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及台帛醫療團隊專業協助,順利完成後續醫療照護,深刻體現醫療專業在第一線外交工作中的重要角色。

林佳龍接著表示,上週訪問巴拉圭期間也見證台灣協助推動的醫療資訊系統(HIS)在當地的實質成果。透過HIS有效縮短病患候診時間、提升政府公共衛生政策執行效率。這些具體成效不僅是台灣醫療實力的最佳展現,也顯示台灣與友邦在智慧醫療與國際合作的巨大潛力。
林佳龍強調,台灣有世界級的醫療服務品質及全球領先的資通訊技術實力,這些優勢讓發展智慧醫療產業具備堅實基礎,並逐步成為外交工作的戰略資產,因此他將「智慧醫療與健康產業」列為外交部「榮邦計畫」的八大旗艦項目之一,作為推動醫療外交的重要方向。

林佳龍提到,台灣的醫療外交應從傳統「援助」或「協助」的概念升級為「共創、共構」的模式。未來不只是「給魚」或「教釣魚」,而是「與友邦一起養魚」,建立互惠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
林佳龍進一步說明,此即「以醫帶產」的核心精神,不僅在友邦派遣醫療團、建設醫院、提升人民健康福祉,更進一步協助建立完整醫療生態系,讓台灣的醫療科技與智慧系統在國際舞台展現成果,也讓友邦成為台灣展示台灣醫療與科技實力的重要窗口。
林佳龍說,今年2月外交部與衛福部共同召開雙部長會議並成立「醫療衛生外交諮詢小組」,讓台灣的醫療外交更具戰略性與前瞻性,外交部將持續深化與友邦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合作,展現良善力量以及對全球健康的貢獻。(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