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皮膚萎縮、常常破皮可能是長了皮膚癌!有位退休司機,退休前每天暴露在艷陽下,退休後經常到農田耕作。前陣子他因左眼下方長了1顆黑色凸起而就診,並安排手術切除。手術當天,醫師卻發現另1塊更可疑的皮膚病灶,一問之下得知這塊皮膚已萎縮2、3個月,磨擦到就會破皮、出血,化驗後發現是「基底細胞癌」。
(圖/翻攝自臉書 跟著皮皮醫生愛漂亮)
茂盛醫院皮膚科主任鍾佩宜在臉書「跟著皮皮醫生愛漂亮」表示,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中最常見的癌症,發生比率約佔70%;其他種類皮膚癌還有鱗狀細胞癌約佔30%,最惡性的黑色素細胞癌其實不到1%。
鍾佩宜說明,基底細胞癌較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黑灰、粉色、肉色等,合併血管增生、隆起,但少數會呈現皮膚凹陷、萎縮,容易破皮出血的型態表現,一不小心就會被忽略。基底細胞癌可能發生在任何部位,雖然較不易轉移,但若不治療,面積將會逐漸擴大、侵蝕周邊組織,造成日後手術困難,因此建議一發現就趁早切除。
鍾佩宜分享辨識皮膚癌的「ABCDE」自我檢查法:
A(Asymmetry):痣的外觀是否不對稱。
B(Border):邊緣是否呈現不規則或模糊不清的現象。
C(Color):顏色是否呈現不均勻或深淺不一。
D(Diameter):大小是否超過6公釐以上或有變大的情形。
E(Elevation):表面是否有不規則的隆起。
她提醒,若有上述狀況,應立即就醫作進一步切片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