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花季你記得幾個? 桃園農業活動的轉型必須要成功

分享: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全台各地的各種花草節慶,大家記得幾個?以筆者所在地的桃園,印象中就有繡球花、仙草花、魯冰花、韭菜花、櫻花、客家桐花…等等,真可謂眼花撩亂,但老實說,人潮與觀光成效每年遞減,活動結束後,有沒有真正為地方的花卉產業留下長遠的助益,答案不言自明。感嘆了好多年,最近終於看到桃園農業局開始針對各種花季,悄悄啟動轉型。

舉辦活動固然為好事一樁,但也無需如前朝般過度操辦。(圖/桃園市政府農業局官網)

以近日開幕的「2024花現台七-繡球金針農遊趣」來說,可以看出有別以往的思維。繡球花近年已成台灣各地花卉展的新寵兒,桃園復興因是繡球花盆花的故鄉,最早開始研發栽植,各縣市的繡球花種苗多來自於此,可以說是全台繡球花的故鄉,但年年只以單一花卉為主題,難免出現審美疲勞,丟失原本農業生態旅遊的精緻性和多元農業的發展性,再加上台灣各地以「繡球花季」為名之活動就高達十多個,已無獨特性可言,到頭來,各縣市比的是誰砸的經費多,已然失去原本發展農業深度旅遊的初衷。

今年「繡球金針農遊趣」則主打雙休閒農業區聯手,以農遊時間為經、農遊軸帶為緯,結合五月母親月,把百吉休閒農業區平地特色金針花帶入高潮,根據統計,開幕2日(5/11、12)就湧入1萬人次,並且設計多種農遊旅程,直接導入各農遊業者活動產品,也就是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用整體大行銷帶入小農遊,由民眾自行分眾選擇自已喜歡的遊程,愛玩什麼玩什麼。

這種方式不但民眾喜歡,也受到在地業者歡迎,有業者就表示,這次農事體驗活動的預約在活動開始前就增加了1成,後續還在排隊看漲,「這樣母雞帶小雞的策略,很可以!」業者也提到,用已經營出品牌的台七桃花源繡球花,跨區聯手母親月的百吉休閒區(金針花),可增加旅遊豐富性,是創造藍海的成功策略。

再以大園溪海休閒農業區為例,「2024溪海花卉農遊趣」的春季農遊剛結束,溪海休閒農業區就在準備夏季和秋季的活動。預期夏季將結合西瓜種植體驗與向日葵花海,民眾可在艷夏中賞葵花吃西瓜、秋季可以賞彩繪稻田共度國慶,未來還有冬季的蕎麥花海,搭配在地的蘿蔔行銷,等於四季都可以玩。

不可諱言,砸大錢舉辦短期活動,有時確實是特效藥,能夠瞬間創造聲量,吸引遊客造訪,但若無法求新求變,就難以將聲量化為產值、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事實上,農遊活動的本質就在於重新把生活旅遊與農事體驗產生連結,有了這個認知,才能同時保護在地農業,讓環境與生態永續。

現任的桃園市長張善政上任後,給人的印象就是務實,看起來砸錢辦活動並不是他的風格。若他能走出另一條對農業長遠發展更有利的路,像是擴展農遊軸帶、擴大農遊周邊效益,以細水長流的方式經營在地,確實值得鼓勵。不過任何變革,難免都要面對挑戰,難度不可謂不大,但筆者還是很期待有好的結果,說不定還能翻轉砸錢炒短線的活動文化。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