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動物園惹議!呼籲民眾捐棄養寵物當飼料 稱「模仿自然食物鏈」

分享:

丹麥北部奧爾堡動物園近日在臉書發文,呼籲民眾捐贈不要的寵物,包括天竺鼠、兔子、雞隻甚至小馬,作為園內掠食動物的食物來源,引發外界熱烈討論。

丹麥一間動物園公開募集民眾不想養的寵物當成園內動物的食物,引發爭議。(示意圖/PIXABAY)
丹麥一間動物園公開募集民眾不想養的寵物當成園內動物的食物,引發爭議。(示意圖/PIXABAY)

奧爾堡動物園在臉書貼文中強調,這項措施是為了「模仿動物的自然食物鏈」。園方表示:「雞、兔子和豚鼠是我們捕食者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附上一張猞猁張開大嘴的照片。園方進一步解釋,此舉不僅能避免浪費,更能確保捕食者維持自然行為、營養均衡與健康。

根據動物園網站說明,這些被捐贈的動物會由受過訓練的工作人員進行「溫和的安樂死」,之後才會作為食物提供給園內的亞洲獅、歐洲猞猁和蘇門答臘虎等肉食性動物。

奧爾堡動物園副園長皮亞・尼爾森向《衛報》表示,這項措施在丹麥已行之有年,是一種普遍做法。她說:「多年來,奧爾堡動物園一直用小型牲畜餵養食肉動物。飼養食肉動物時,必須給它們提供肉,最好是毛皮、骨頭等,盡可能為它們提供天然的飲食。」

尼爾森補充:「因此,允許因各種原因需要安樂死的動物以這種方式發揮作用是有意義的。在丹麥,這種做法很常見,我們的許多客人和合作夥伴都很珍惜這次貢獻的機會。」

此事在網路上引發激烈討論,部分民眾反對將寵物轉變為食物的做法,但也有人讚揚動物園為維持動物自然飲食行為所做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丹麥動物園第一次因餵養動物的方式引起爭議。2014年,哥本哈根動物園曾為避免近親繁殖,安樂死一隻健康的年輕長頸鹿瑪利歐斯,並將其屍體部分用於研究,部分餵食園內的獅子、老虎和豹。數週後,該園又安樂死四隻獅子,為引進新的雄獅繁育下一代獅群鋪路,再次引發公眾批評。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