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移工意識不清診出「急性呼吸窘迫」!「超人式俯臥通氣」挽回一命

分享:
0:00
volume_up

日前一名年約40歲的外籍移工因發燒、呼吸喘、意識不清等症狀,經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診斷為肺炎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隨即進行插管並入住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40歲的外籍移工因發燒、呼吸喘、意識不清等症狀,經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診斷為肺炎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示意圖/photoAC)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羅柏鈞表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是一種急性、廣泛性的肺部發炎反應,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和嚴重低血氧,當肺泡受到損傷及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時,會導致肺泡實質化和肺部順應性下降,進而引起肺部通氣灌流不平衡、氧合功能降低,最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

在臨床治療中,醫療團隊協助病患插管,並使用呼吸器治療,採用低潮氣容積及低氣道壓力設定,以避免肺泡過度膨脹,為確保患者能與呼吸器妥善配合,並獲得充分休息,使用止痛、鎮靜藥物治療,以預防呼吸器阻抗的發生

隨後,團隊採用俯臥通氣治療(prone positioning),將病人從仰臥姿勢改為俯臥姿勢,其動作就如同「超人」一般,透過肺泡再擴張及通氣灌流重新分佈,改善病患的氧合狀態,降低死亡發生率。

團隊採用俯臥通氣治療,將病人從仰臥姿勢改為俯臥姿勢,其動作就如同「超人」一般,降低死亡發生率。(示意圖/photoAC)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羅家永指出,執行俯臥通氣治療是一項挑戰,在俯臥治療前,需保護骨突處皮膚,以避免壓傷,之後再由醫護人員,合力將病人從仰臥翻至俯臥姿勢,治療過程中容易發生低血壓,需密切監測生命徵象,協助口腔照護並適時抽痰,以維持呼吸道通暢。給予營養支持,並檢查全身管路及生理監視設備,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有效性。

病程穩定後,開始進行呼吸訓練,但由於語言障礙和不熟悉的環境,病人一度無法配合。為此,醫療團隊錄製了泰文提示語進行溝通,並播放泰文歌曲,使用鼓勵和關懷的話語來幫助病患放鬆和轉移注意力,從而提高心理舒適度。最終病成功拔管並通過復健治療後康復出院。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