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恐迸出「第二個堰塞湖」 下切V形缺口威脅仍在

分享: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災情已進入第5日,最新監測顯示,堰塞湖壩體中央出現明顯的V形溢流缺口,結構仍持續下切,整體穩定性未見改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昨(27)日公布空拍分析結果,指出目前水位已降至1025公尺,蓄水量僅剩約700萬噸,相較原本9100萬噸水量,僅為7.7%,下游風險仍不可輕忽。

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中央出現明顯的V形溢流缺口。(圖/翻攝臉書/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中央出現明顯的V形溢流缺口。(圖/翻攝臉書/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此次災變導致壩體高度自原先的1139公尺大幅下降,壩頂目前剩下約86公尺。空勤總隊協助空中勘查所拍攝的最新畫面顯示,堰塞湖面積也大幅縮小至15.5公頃,砂石壩體量比災情高峰時減少四成。然而,壩體仍被V形水流口侵蝕,持續向下沖刷,結構不穩的情形並未改善。

自24日起至今,壩體下切幅度持續擴大,最低處與壩頂的高差從79公尺增至114公尺,顯示崩塌進程未止。雖目前當地氣候穩定,短期內無大規模降雨,但集水區仍有穩定水源匯入,加上壩體所處地質鬆軟,若遭遇未來降雨或餘震,仍有可能引發二次堵水,形成新堰塞湖。

林業署強調,目前維持紅色警戒不變,仍在密切監測壩體穩定性與湖水變化。雖蓄水量大幅減少,但河道淤積情形嚴重,恐導致水流改道,甚至局部積水或氾濫風險,提醒下游地區民眾近期避免靠近溪岸。

林業署也表示,是否降級或解除警戒,須待多項條件審慎評估,包括壩體殘餘穩定程度、溢流水量及整體排水能力,將不會草率處理,後續也將與相關單位持續合作監控情勢發展。(文/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花蓮災後70名長者靠饅頭果腹 大同村鄰長外出求救找便當

鏟子超人注意了! 「救災整合地圖」統整交通資訊、住宿、工作需求

捐款速破2億!網憂善款流向花蓮縣府 賑災基金會:直接撥給災民

留言衝人氣 8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